这是70年代,“赤脚医生”李兰娟被乡亲们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时,站在学校的大门

鉴史忆往呀 2025-03-30 10:16:37

这是70年代,“赤脚医生”李兰娟被乡亲们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时,站在学校的大门前,留下的一张罕见老照片,那一年她只有二十多岁,看起来非常的青涩。

李兰娟,这位如今声名显赫的传染病学专家,出生于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农村贫困,物资匮乏。 但凭借着刻苦钻研和顽强拼搏,李兰娟的学业成绩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中。 高中时代的李兰娟更加专注于学业。尽管课业十分繁重,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但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昂扬的斗志。功课之余,她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口才,提高实践能力。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个农村女孩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李兰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望李兰娟的早年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贫苦的生活环境磨砺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而求学的机会则让她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使李兰娟在逆境中茁壮成长,也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工作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的成长历程,是无数寒门学子奋斗圆梦的生动缩影,激励和鼓舞着后来人努力拼搏,勇攀高峰。 1968年,正值"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响应党的号召,李兰娟高中一毕业就告别了家乡,来到乡下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李兰娟并没有退缩。她牢记入党誓词,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基层医疗工作中去。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医疗条件十分简陋。面对疾病,缺医少药,李兰娟发挥自己在医学方面的特长,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除病痛。她利用业余时间埋头学习医书,钻研医术,很快就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 每当看到病人康复时露出的欣慰笑容,李兰娟都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正是在基层锻炼的日日夜夜,培养了李兰娟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也坚定了她投身医学事业的决心。 李兰娟的出色表现很快引起了乡亲们的注意。他们深深被这个年轻姑娘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向上级组织推荐李兰娟去县城医院工作。在组织的鼓励下,李兰娟决定继续深造,考取大学,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家境贫寒的她根本无力负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就在李兰娟一筹莫展之际,感动于她事迹的乡亲们自发为她捐款,并努力争取组织上的支持,最终使李兰娟获得了保送上大学深造的宝贵机会。 1970年,怀揣着成为优秀医生的梦想,李兰娟跨进了浙江医科大学的校门。 从农村基层到高等学府,巨大的环境反差并没有让李兰娟自惭形秽,反而激发了她更加旺盛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她专心致志地聆听教授讲解,认真记录笔记;课后,她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国内外的医学文献。功课之余,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基层医院义务支援,将所学医术用于帮助更多的病患。在刻苦钻研和实践锻炼中,李兰娟的医学素养日益精进,临床经验也日臻丰富。 多年后的一天,当人们翻出李兰娟在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时的一张老照片时,无不为之动容。照片上,年仅二十出头的李兰娟身着朴素的学生装,略显青涩地站在母校大门前,脸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那一刻,她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长为一名德高望重的传染病学专家,还不知道自己将亲历无数惊心动魄的疫情阻击战。 但在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眸里,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她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看到了她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这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下了李兰娟逆袭人生的关键节点,也预示着一个传奇即将开启。 在李兰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发奋图强、建功立业的动人故事,也看到了中国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大爱无疆的感人风范。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学工作者的崇高品格,为广大医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今天,当我们回顾李兰娟的奋斗历程,更加坚信,只要肯付出艰辛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开花结果,人生就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0 阅读:448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