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幅传世名画萧照《山腰楼观图》

魔都上海图像 2025-03-29 15:39:21
宋代,萧照,《山腰楼观图》,绢本水墨画,纵179.3厘米,横112.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古人旅游中的一个情景。右侧仅画汀水、浅滩、远渚、烟树。左边为高山巨岩,有相叠的山峰两座,山中林木茂盛,飞泉直下。山间小径蜿蜒曲折而上,掩没于山谷林木之中,通向后峰山巅。山顶上楼阁隐现,两人正策杖而上。临水山岩上两人指看远方美景,其中一人凝目远望,一人遥指对江,观者随图中人所指,可扩大心胸。 无论从山石林木之笔法造型,尤以运用秃笔重墨及小青绿设色技巧来看,皆显示出画家亦步亦趋地追随李唐,并细谨地诠证李氏技法。画家把太行山的石头搬进了图画里,用十分犀利的铁线勾勒出山石轮廓,然后以各种充满激情的皴法:小斧劈皴、刮力皴等,层层皴染,遂使左边部分的山石显得十分地沉重。 景物的虚实对比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左面近山实,右面远树虚。从中景的峰巅上,画家的笔调即为之一转,用柔顺的湿笔替代了刚劲的干笔,以烘染出云雾掩映远山的迷蒙感觉。最远的山峰,只是淡墨一抹,犹如剪影,却表现出空间的无垠。江边远树,画家运用破墨点染,使其时隐时现,雾气淋漓,并且在气韵上与群山呼应接合,构成浑然的整体,意境极为深远。 此图一改北宋大山水的全景式构图方式,择取大自然中最美的一角,提炼概括,精心安排,着意刻画。这种取半壁江山的构图方法影响了南宋后期的画家,发展成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之景。

0 阅读:2
魔都上海图像

魔都上海图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