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离休的铁瑛将军正在家里看报纸。就在这时,女婿走了进来。女婿说:爸!你能不能给我儿子安排个工作。铁瑛将军说:找工作是好事,但要自力更生,不能走后门。 1996年春天,阳光正好。铁瑛坐在自家客厅的藤椅上,手里拿着当天的《人民日报》。报纸上刊登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发展的喜人成就,其中浙江省的发展尤为亮眼。看到这里,铁瑛不禁想起自己在浙江工作的岁月。 1977年,铁瑛调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正值改革开放前夕。当时的浙江,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困难。上任伊始,他就带队下乡调研。在农村,他不要招待所,就住在农民家里。有一次,他在温州农村住了整整一周,和农民同吃同住,了解基层百姓的真实想法。当地农民看到省委书记和自己一起吃咸菜配饭,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通过深入调研,铁瑛发现很多农民有做生意的想法,但碍于当时的政策限制无法实施。他认为应该解放思想,支持农民创业。在一次省委会议上,他坚定地表示:"让农民经商,这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我们要大胆尝试。"在他的推动下,浙江出现了第一个个体户、第一个非公经济试点区,为全省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 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铁瑛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的工资除了留下基本生活费,大部分都寄给了烈士遗属。他的衣服经常打着补丁,省里要给他配新衣服,他都婉言谢绝。有一次后勤部门发放过冬棉衣,他让女婿去领取,女婿提出开公车去拿,被他严词拒绝:"这是私事,怎么能用公家的车?" 作为一位省委书记,铁瑛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当基层反映困难,他都会认真对待,必要时直接向中央反映情况。在一次关于农业政策的争论中,他据理力争,最终为农民争取到了更多实惠。 就在今天,他的女婿张海洋来访,说他儿子大学毕业想去省商检局工作,希望铁瑛帮忙说句话。铁瑛放下手中的报纸,神色严肃地表示:"找工作是好事,但要自力更生,不能走后门。基层工作同样能够为国家做贡献,年轻人更应该从基层做起。" 这就是铁瑛,一位始终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员。在他看来,党的干部就应该时刻以身作则,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服务,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铁瑛的书桌上。女婿张海洋走进来时,铁瑛正在翻看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看到女婿欲言又止的样子,他示意对方坐下。张海洋吞吞吐吐地说明来意,希望能为刚毕业的儿子在省商检局谋个职位。 听完女婿的请求,铁瑛轻轻合上手中的笔记本,这本本子记录着他早年的从军经历。他向女婿讲述了自己1934年考入保定师范时的情景。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他带领同学上街抗议,反对卖国条约。正是这份爱国热情,让地下党组织看中了他。 铁瑛接着说起1937年在西安从事统战工作的经历。当时,他深入军营做统战工作,联络民主将领共同抗日。那段岁月,他经常食不果腹,但从未动摇过信念。1939年,他有机会回延安学习,亲身感受了延安整风运动带来的思想洗礼。 说到这里,铁瑛停顿了一下,转而谈起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他告诉女婿,1940年自己被派往山东工作时,也是从最基层做起。在八路军和地方党委工作期间,他深深体会到,只有扎根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求,掌握工作本领。 为了让女婿更深刻地理解,铁瑛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他担任上海公安部门领导时,遇到了一起棘手的案件。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违法犯罪,欺凌女青年。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坚持依法办事,支持法院作出严判。这个决定让他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必须坚持。 "现在的年轻人,更要靠实力立足。"铁瑛语重心长地对女婿说。他举例说明,那些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干部,往往都能在工作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相反,那些靠关系获得职位的人,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这番谈话不长,但充分体现了铁瑛同志对党的忠诚和对家风建设的重视。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后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子女,更要以身作则,守住做人的底线。这种严于律己、公正无私的品格,正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96年。离休的铁瑛将军正在家里看报纸。就在这时,女婿走了进来。女婿说:爸!你能不
甜蜜游记
2025-03-29 15:13:2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