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可能再起“冲突”,且迹象越来越明显,东亚这地最近风声紧张,中日关系也跟绷紧的弦似的。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日本的历史和民族特性决定的。 纵观古代中国和日本交往几千年的历程,总结起来其实就四个字——反复无常。 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的时候,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诗词歌赋,茶道花艺,以大唐学生的身份沾沾自喜,恨不能成为大唐王朝的一部分。 可是到了宋朝,中国国力衰微,日本借助着唐朝的政治体制快速发展,当时就已经有些岛民看不上宋王朝了。 尤其蒙古多次征讨日本却屡屡遭遇大风,更是让岛民们信心倍增。 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各部落之后,打算取道朝鲜,进攻明朝。 这条路线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以及侵华战争走得也是这条路。 不过当时明朝的余威尚在,万历皇帝命李如松率军支援朝鲜,碧蹄馆一战把丰臣秀吉打得连滚带爬,也让狂热的岛民们瞬间安静了下来。 按理说中国周边的国家也不少,无论是东边的朝鲜半岛还是南边的东南亚,其他国家顶多就是想从中国这边捞点油水,为什么只有日本每次都想倒反天罡呢? 其实这也是由日本的地理因素造成的。 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却被大海分割成北海道,九州,四国和本州四个大岛,这么小的地方却要养活1.25亿人,生存资源极度紧缺。 如果大家对这组数据的反差没有概念的话,可以理解为全球第62的国土面积养育了全球第10的人口。 岛小人多也就罢了,偏偏日本又位于地震带上,每天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地震发生,这让日本人从小就生活在心惊胆战之中。 他们对于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没有太多自然灾害的土地格外向往,而巧合的是他们身边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所以中日矛盾的根本在于生存矛盾,而当日本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和中原抗衡的时候,历史自然会反复上演。 现在是日本难得的机会。 别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经济总量却一直在全球前四的位置,只不过前些年一直都是第三,这两年才被德国反超成为第四。 在经济内循环的带动下,日本芯片等高科技产业也快速发展,虽然不能与自主研发的头部梯队较量,但也绝对占据着世界成熟芯片领域的稳定市场。 至于军事方面,日本在二战之后受到严格限制,只允许组建自卫队保障防御力量,不过这些年来日方一直在突破国际法对自卫队的封锁。 前不久还秀了两艘万吨级的驱逐舰。 秀也就秀了,毕竟驱逐舰这种武器周边国家也都不缺,可日本偏偏要拿两艘新驱逐舰蹭中国055的热度,说他们驱逐舰的性能已经超过了中国的055。 不过这还不是最要紧,如果有一天中日矛盾真的一触即发,美国绝对是重要的责任人。 日本一直都是美国的战略前沿,是美国实现亚太战略的桥头堡,不仅有美国的军事基地,还为美国的制造业提供加工工厂。 如果美国从日本连接到台湾划一条线,那么中国大陆想要突破封锁进入太平洋将难上加难。 而现在的问题是中美关系一度紧张,美日双方的高层却频频会晤,很难不让人担心他们下一步的动态。 不过如今的中国早就已经不是80年前的中国,更何况今年还是抗战胜利80周年。前两天王毅外长与日本首相会晤,还特地聊到了这个话题。 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既不会忘记历史,忘记先辈们的付出,也不希望战争再次上演,也希望日方有关人员能够以和为贵,与中国相互扶持,而不是彼此割裂! 新京报:王毅:中日应当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割裂#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今日聚焦:为什么美国怕毛主席?】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军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