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工作30年之久的老狱警揭秘:死刑一般都在每天上午,越早执行越好!原因不是害怕罪犯多活在世界上一秒钟,而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 2014年的一个冬日,李刚刚踏入监狱系统工作,就遇到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死刑执行任务。作为新人,他不知所措地跟在老警官张明身后,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充满忐忑。 "记住,小李,死刑执行永远安排在上午,越早越好。这不是因为我们想让罪犯早点离开这个世界,而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考虑。"张明是一位在监狱系统工作了30年的老狱警,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厚重的监狱墙壁中凝结出来的智慧。 那天凌晨5点,监狱里的气氛格外沉重。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已经在前一天接到了死刑执行书。张明告诉李,犯人在得知自己将被执行死刑的那一刻,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有的崩溃大哭,有的沉默不语,还有的甚至表现得异常平静。 "上午执行死刑,是为了减少犯人的等待时间。想象一下,如果告诉一个人他下午会被处决,那整个上午对他来说将是无尽的折磨。"张明一边整理着执行死刑所需的文书,一边解释道。 李跟随张明走到关押女性死刑犯的监区。令他惊讶的是,他看到一名女犯人正在狱警的陪同下化妆、整理头发。她选择了一件崭新的红色上衣,神色复杂却不失镇定。 "这是她昨晚提出的请求,我们尽可能满足了她。"张明平静地说,"无论犯下多么严重的罪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仍然尊重她作为人的尊严。有些女犯人希望能以最好的面貌离开,这是出于人的本能,而我们尊重这一点。" 早上6点,监狱食堂为死刑犯准备了特别的饭菜——据说这名犯人喜欢吃红烧肉和鱼汤,这些都被一一准备好。"断头饭"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从古至今都没有让犯人饿着肚子上路的先例。张明告诉李,只要是合理的饮食要求,监狱都会尽力满足。 7点整,计时开始。行刑前两小时,张明和另外几名狱警将犯人交给了法警。李看到法警们开始对犯人进行"五花大绑",主要是限制上半身的活动。女犯人的妆容在这一刻变得有些滑稽,她开始颤抖,眼泪无声地滑落,洗去了脸上的粉底。 "有些犯人会因恐惧而大小便失禁,全身瘫软。"张明低声对李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尽早执行,让他们少受一点折磨。虽然他们犯了罪,但我们不必让死亡的恐惧延长更多时间。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人道,也是对我们自己人性的维护。" 9点不到,押送犯人的刑车已经准备就绪。李看着犯人被押上车,消失在冬日淡淡的晨光中,前往她生命的终点。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了张明所说的"人道主义关怀"的深层含义。 张明和李在回监狱的路上异常沉默。车窗外,阳光已经洒满大地,但他们的心情却难以随之明亮起来。直到几天后的一次深夜闲谈,张明才向这位年轻同事讲述了他见证的刑罚制度变迁。 "你知道吗,我刚入行那会儿,死刑基本上都是枪决。"2014年的那个冬夜,张明回忆道,"犯人背对着行刑者跪下,然后行刑者用步枪从后脑部位射击。有时候一枪打不死,还得补枪,直到法医确认死亡为止。" 李听得心惊肉跳:"那现在的注射死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997年修改刑法后,注射死刑逐渐推广开来。"张明解释道,"注射死刑分三步走:第一针是麻醉剂,让犯人没有痛苦地进入睡眠;第二针是肌肉松弛剂,减少身体痉挛;最后一针是高浓度氯化钾,会彻底破坏心肌的电传导,心脏就此停止跳动。整个过程相对人道,犯人几乎感觉不到痛苦。" 张明拿出一份材料,向李详细讲解了刑罚体系:"最轻的是管制,犯人不需要进监狱,可以在固定城市居住和工作,只是行动受限;稍重的是拘役,一般是1到6个月,犯人需要参与强制劳动,但每月有1到2天探亲假;再往上是有期徒刑,从6个月到15年不等,犯人在监狱服刑,接受教育改造;更严重的是无期徒刑,没有确定的服刑期限,但表现良好可以转为有期徒刑,不过至少也要服刑10年。" 李思索片刻:"我在电视里看到古代的刑罚好像特别残忍?" "是啊,从夏朝到西周,主要是'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张明叹了口气,"墨是在脸上刺颜料;劓是割鼻子;剕是砍掉双脚;宫是毁坏生殖器官;大辟就是死刑。那时候的刑罚完全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直到战国时期,魏国丞相才制定了《法经》这样的系统法典,把犯罪行为分为六大类进行规范。" "那现在监狱里的管理制度又是怎样的?"李继续问道。 "现在的监狱实行军事化管理。"张明详细描述道,"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吃早饭,8点半到11点半是劳动时间,中午12点到1点半是午餐和午休,下午2点继续劳动到5点,6点晚餐,7点统一看新闻联播和接受思想教育,10点洗漱睡觉。每周有一天休息时间,但不能离开监舍。" "犯人们都做什么劳动?"李问。
在监狱工作30年之久的老狱警揭秘:死刑一般都在每天上午,越早执行越好!原因不是害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3-28 00:12:0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