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寡妇为养育儿女做挑山工20年,其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被选为“安徽好人”,然而伴随她多年的却是各种流言蜚语...... 2011年,安徽省一年一度的"心动安徽·最美人物"颁奖典礼上,现场气氛格外凝重。主持人撒贝宁和倪萍的眼中含着泪水,台下观众无不动容。大屏幕上,一位背影佝偻的中年妇女,扛着巨大的扁担,在齐云山陡峭的石阶上艰难攀爬。当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登台领奖时,她只说了一句:"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 她叫汪美红,安徽休宁县齐云山镇钟塘村人,曾是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谁能想到,这位瘦小的女子,在过去17年间穿破了120双鞋子,挑坏了50多条扁担,踏过了近20万公里的山路,只为养育三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4年3月1日,正在家做饭的汪美红被邻居的噩耗击垮——丈夫王淑华在江边钓鱼时不慎溺水身亡。那一刻,27岁的汪美红感觉天塌了。留给她的,是一个4岁患白化病近乎全盲的大儿子,一对刚满2岁的龙凤胎,还有5000多元的外债。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短时间内瘦了20多斤。"汪美红回忆道,"丈夫走后,公婆看我如同克星,亲戚们也议论纷纷。" 亲友们轮番劝她改嫁,甚至父母跪在她面前,恳求她找个新家。汪美红也曾动摇,但一想到白化病的大儿子无人照料,就打消了念头。"我宁可自己苦一辈子,也不能丢下孩子。" 命运在1994年10月给了汪美红一个机会。齐云山道馆整修重建,急需挑山工,每挑100斤上山有5元报酬。尽管她曾和丈夫爬过一次齐云山后发誓再不登山,但为了生计,汪美红还是扛起了扁担。 第一次,她竟挑了180斤沙石。七公里的九里盘山道,百分之八十是陡坡,很快她就被其他挑山工甩在后面,有人嘲笑她不自量力。汪美红默默告诉自己:"哪怕慢如乌龟,也要走到山顶。"七个多小时后,当她拿到9元报酬回家,看到孩子们因能买肉而欢呼雀跃,所有疲惫都值得了。 最艰难的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照顾孩子。每次出门,汪美红只能将大儿子绑在家里桌腿旁,带着龙凤胎去干活。"挑山时,我总感觉耳边有孩子在哭。"每次回家看到大儿子屎尿满身,肚子饿得哇哇大哭,她内心充满愧疚,但为了生存,只能忍痛继续。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挑山工陆续离开,只有汪美红坚持下来,成为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山工。她日复一日攀爬3700多级台阶,风雨无阻,肩上的扁担压弯了她的脊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克夫命""骗捐""作秀"——这些不堪的词汇曾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汪美红。在村里,不少人背后指指点点,说她克死了丈夫;有人质疑她不改嫁的动机,认为只是为了博取同情;甚至还有声音怀疑她利用孩子的困境获取资源。媒体报道虽然为她带来了援助,却也加剧了流言蜚语的传播。 面对这些质疑,汪美红选择沉默。"我从来不到别人面前去擦眼泪,"她在一次采访中坦言,"我在田里,自己大声叫,把这个气与怨叫出去,好像心里叫叫就舒服点。"她常对自己说:"我有一副好身体,我一定能撑得住,不能歇下来,也不能倒下,要坚持下去。" 流言无法阻挡孩子们的成长。2007年2月6日,汪美红45岁生日那天,她的女儿汪力利拿着寒假打工领回的工资,订了一盘大蛋糕。三个孩子在家等待着母亲归来,当汪美红进门时,他们接过她手中的扁担和手杖,将她带到桌前。看着蛋糕上"祝妈妈生日快乐"的字样,汪美红心头涌上暖意。更让她感动的是,三个孩子齐齐跪下,感谢她多年来的辛苦付出。 2011年夏天,汪美红的付出终于迎来丰硕成果。儿子汪力胜和女儿汪力利分别以536分和573分的好成绩,被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录取。这个消息如长了翅膀,很快传遍整个村庄。 然而,高昂的大学学费让汪美红犯了难,尤其是齐云山景区索道即将开通,她的挑山工作也将终结。就在这时,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休宁县、齐云山镇政府送来3500元资助;山东东营的好心人寄来1万元助学金;黄山市徽州馄饨非遗传承人王一挑愿意负担两个孩子几年的学费。 面对王一挑的慷慨,汪美红连连拒绝:"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负责一个孩子就已经很感恩了。"但王一挑坚持要资助两个孩子。安徽理工大学还特派人员送来5000元路费和生活费给汪力胜,并减免各项收费,安排勤工俭学岗位。安徽医科大学也为汪力利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如今汪美红的三个孩子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大儿子在上海当盲人按摩师;汪力胜在合肥有稳定工作;汪力利则在温州医院上班。卸下重担的汪美红,开始在齐云山一天门景点附近经营"挑山女茶馆",向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
安徽一寡妇为养育儿女做挑山工20年,其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被选为“安徽好人”,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01 23:44:44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