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一死刑犯天天抱着字典研究汉字,却遭到狱友嘲笑,然而短短几个月过去后,法院却突然对这名罪犯取消了死刑! 在江苏省某监狱中,一名死刑犯的举动引来了众多异样的目光,仲开龙,这个名字在监狱里一开始是被当作笑柄的存,每天,他都抱着一本厚重的字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写写画画,狱友们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常常在背后嘲笑他,觉得一个等待死刑执行的人,还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简直是痴心妄想。 然而,仲开龙对这些嘲笑充耳不闻,依旧日复一日地认真研究,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在监狱那狭小的空间里,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死刑犯的身份,一心扑在眼前的“事业”上,那一页页被他翻阅得有些破旧的字典,记录着他努力的痕迹。 仲开龙之所以如此执着,背后有着令人唏嘘的过往,1966年出生的他,原本有着令人羡慕的人生开端,作为外贸大学的毕业生,他顺利进入中国化工进出口江苏分公司担任开票员,前途一片光明,但金钱的诱惑却让他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当时,仲开龙在工作中负责大量物资管理,然而,在金钱的诱惑下,他没能守住底线,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倒卖物资,短短几年,他就积累了上百万的非法收入,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最终他被警方抓获,法院判处他死刑。 在等待死刑执行的灰暗日子里,仲开龙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决定用知识为自己争取一丝希望,他选择了研究汉字输入法,在钻研过程中,他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幸运的是,一位精通IT的服刑人员向他伸出了援手,两人共同努力,突破了技术瓶颈,完成了一套全新的汉字输入法系统,研究成果长达182页。 这份成果引起了法院的高度重视,经专家鉴定,该输入法具有重大创新价值,法院综合考虑仲开龙的悔改表现和科研贡献,最终将他的死刑改判为死缓,此后,他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奋进,多次获得减刑,最终改判为有期徒刑20年。 仲开龙的故事在监狱里口口相传,成为了激励众多服刑人员的佳话,他用亲身经历证明,哪怕身处绝境,只要心存善念,努力创造价值,就有获得新生的可能。 这一真实案例,既彰显了法律的严肃,也展现出司法制度的人性化,它警示着人们,莫被眼前利益蒙蔽,要珍惜知识的力量,因为知识不仅能改变命运,还能引导迷途者重回正轨,对社会来说,给予真心悔改之人重新做人的机会,是法律的温度,更是人性的光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参考资料:死刑犯因发明成果改判死缓《文摘报》(2012年08月16日08版)
头哥莎莎互相监督发广告怎么回事!惊天大秘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