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地下党萧明华被捕入狱,在被酷刑5天后,她却转而说道:“别打了,我招!但条件是,我要见我丈夫一面!”
当时,萧明华公开的身份是台湾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助教。
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3年前,她在北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尚未毕业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她入党的引荐人,正是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朱芳春。入党后,朱芳春时常引导萧明华参加革命活动。
1948年,一封来自台湾的邀请函,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这封邀请函由时任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的台静农寄来。
彼时,组织上考虑到我党在台湾的地下力量较为薄弱,经慎重研究,决定派遣萧明华前往台湾潜伏。
这次潜伏任务,对于毫无地下斗争经验的萧明华而言,充满艰险。为确保她的安全,组织特意进行了周密安排。
其一,为她打造掩护身份 —— 担任中文系老师。由于萧明华毕业于北平师范学院中文系,这份工作合情合理,不易引起敌人怀疑。
其二,组织安排朱芳春化名 “于非”,以萧明华丈夫的身份,与她一同前往台湾开展地下工作。朱芳春地下工作经验丰富,既能带领萧明华开展工作,又能在生活中假扮夫妻,降低敌人的警觉。
初到台湾,萧明华充分利用助教身份,积极广泛地结交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志。
而在暗地里,她紧密配合朱芳春,全力收集国民党军队部署、军事设施等重要情报。因两人工作时配合默契无间,每次都能及时将情报传递给大陆。
他们的住所,也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同志们在此顺利传递情报。就这样,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地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他们创办的 “台新盟” 吸引众多青年踊跃加入。借助这个组织,萧明华和朱芳春的情报网络不断扩大,还为革命事业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消息传来,萧明华和朱芳春满心激动,以为潜伏任务即将完成,可以回归大陆。但残酷现实很快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此时,台湾局势愈发紧张。他们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收集台湾沿海的军事情报,继续坚守在台湾开展地下工作。
接到任务后,两人迅速行动,凭借之前积累的强大情报网,成功获取机密文件,如《海南岛防御计划》《台湾兵要地志图》等。
其中,《台湾兵要地志图》意义非凡。它是冈村宁次在日本投降时送给蒋介石的,由日军占领台湾时绘制,极为详尽,一棵树都能看得非常清晰。抗战时期,我军清扫战场时,将领们常常要求战士翻找日军军官裤兜,寻找此类地图,可见其对作战的重要性。
朱芳春和萧明华拿到地图后,立即设法将其传递给大陆。然而,与此同时,蒋介石此时下令封锁台湾,大肆清除地下党。
在如此严峻局势下,萧明华继续留在台湾,会有生命危险。组织派人联系她,告知:“你任务已完成,请尽快离台!”
但萧明华为了攻台大计,决心继续潜伏,即便牺牲生命。她当即回复:“我还不能走!”
1950年2月6日,萧明华不幸被捕。
当知道特务是来抓自己时,她没有反抗,镇定地说:“请让我收拾下阳台上的衣服。” 特务见她是个柔弱女子,没有反抗迹象,便同意了她的请求。
萧明华来到阳台,将晒在晾衣杆上的旗袍取了下来。
这件旗袍意义特殊,是她和朱芳春约定的暗号。只要旗袍被取下,就意味着家里不安全,其他地下党看到后会立刻撤离。
被捕后,萧明华遭受残酷的酷刑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恼羞成怒,对她动用老虎凳,将她折磨得奄奄一息。
在被折磨5天后,她突然改变主意,对敌人说:“别打了,我招!” 特务们顿时兴奋起来,急忙追问:“快说,你的上级是谁?”
萧明华卖了个关子,故意提高嗓门要求道:“要我开口可以,但得满足我一个要求,我得见我丈夫一面。”
萧明华说出这话时,内心十分纠结。她深知以朱芳春的性格,定会前来营救自己。但为了他的安危,也为了及时提醒他传递重要情报,她只能出此下策。
朱芳春当时身份尚未暴露,当特务找上他时,他便前往狱中与萧明华相见。
一见面,萧明华强忍着伤痛,紧紧抱住朱芳春。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拥抱中,她用暗语向朱芳春传递了一份关于国民党军队在台湾的部署和防御计划的情报。
紧接着,萧明华突然说:“鱼肝油快没有了,只剩七颗,你再去买一些吧!”
朱芳春一听,立刻领会暗语含义。“七” 与 “去” 同音,“鱼” 暗指他的化名 “于非” 中的 “于”。听到这句暗示,朱芳春明白自己必须尽快离开。
朱芳春强忍着泪水,离开了萧明华。后来,朱芳春传递的这些情报,为我军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萧明华在经历半年多的折磨后,始终不肯投降。1950年11月8日,她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年仅28岁。
萧明华牺牲后,其家人一直不知详情。直到1982年,她的三哥将她的骨灰带回大陆,并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此时,三哥才知晓妹妹是家族的骄傲,更是国家的英雄。
墓碑上,刻着 “归来兮” 三字,这是她的战友朱芳春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