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有道是:“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养生的终极意义,是“养心”。心田即是福田,养好了,能承载生活的枝枝叶叶。 01、苦时,养一颗欢喜心 路遥在书中写:“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苦,是生活的必需,是圆梦的前奏。当苦难袭来,有人在兵荒马乱中夺路而逃,有人在气定神闲中冷静应对,这取决于心田的底色。当我们心田的底色是“乐观”,那就能遇苦不倒、坦然以对,在不怨、不惧、不忧,以苦为乐,以乐度苦,然后,迎来生机,让难题得以转圜。 乐观的人,怀着一颗“欢喜心”,能看到眼前的黑暗,更能看到未来的光亮。TA相信自己,勇敢而赤诚,无畏又坚定,抵挡得住风沙俱下,创造得出英雄神话。有位作家说:“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树,挂着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山再高,也有顶峰;海再宽,终有彼岸,一切都会回甘。人生也是如此,会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生活有苦不必哭,心中有底力量足。一颗欢喜心,可度苦厄时。 02、忙时,养一颗清净心 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人们都有很多事要做,常常是才下会议桌,又上谈判桌,后面还预约了应酬桌。这种每天连轴转的状态,必然把自己累到精疲力尽,也必然耳旁满是吵闹嘈杂,心中全无安宁平和。忙,即为“心亡”,过分的忙碌会让我们的心失去活力,甚至失去对美好的感知力。周国平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越是繁忙,越需要空间独处,并从中寻找清净。当心清净了,心田的底色是澄澈与明亮的,这有助于我们静心思考、用心生活、认真感受,从而避免了思维走向肤浅、生活趋于无趣、精神变得麻木。一颗清净的心,能让人在分身乏术中获得从容与踏实,从而走得更稳更远。要知道,船能行千里,靠的不仅仅是风力,更在于舵手摒弃了浮躁,掌握了方向。生活可忙碌,但不应该盲目。一颗清净心,能给灵魂以空间。 03、急时,养一颗从容心 世人熙来攘往,都在争分夺秒,急得灰头土脸、手忙脚乱。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成事者,都懂得从长计议,大事必静静思虑,难事会缓缓应对,小事可慢慢处理。如此这般,看似“无为”,实则是一种不慌不忙的处事智慧。外部越是急不可耐,我们越是要从容;环境越是急于求成,我们越是要淡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清醒与冷静,让自己不被喧嚣所扰,不因他人而乱。“急”当然是为了效率,但不急,并不意味着停滞。相反,会让人准备得更充分、基础更扎实,一旦一切就绪,必马力全开、摘得桂冠。季羡林说:“世间从不缺少辉煌的花冠,缺少的是被花冠晕染后的淡定。” 急躁会让人失去分寸和理智。当我们攀越顶峰,鲜花和笑脸蜂必拥而至,此时的淡定,不会让人迷失,只会引领我们保持本真,继续突破。追梦当然要快马加鞭,但不应该飞扬浮躁。一颗从容心,能让人沉静。人生在世,最大的财富,是“身”与“心”。健康的身体,适合四处奔走谋生;坚韧的心灵,利于四面突围谋事。当我们养出了欢喜心,可解苦厄;当我们养出了清净心,可去盲目;当我们养出了从容心,可消浮躁。愿你我,余生做个有心人,活得欣欣向荣!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有道是:“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养生的终极意义,是“养心”。
沧海一粟情感
2025-03-26 10:28: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