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不饶人,小蒜犹争春 凝眸季节,已是春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清滩。拂堤杨柳,依然赶季儿的在料峭春寒间阿娜伸展,烟雨朦胧起来。凭窗眺望,近处坡地上,经雨水滋润过的地面上,春天的燥动清晰可见。就在那次第登场的迎春花、枣皮花的鹅黄色花丛下,一簇簇、一棵棵小蒜苗,竟然在花影婆娑的包围中,于春意盎然里勇敢地破土而出。 刨小蒜的乡间趣事,迎着记忆纷至沓来。 那时,农村娃们盼过节,正月大年一过完,就等二月二龙抬头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四季轮回来说,一般二月二时,大地已开始万物复苏,在节气上是春天真的来了,为了应个好兆头,所以每逢这一天有吃龙饼,剃龙头的传说。记的那时,早在正月十五早上吃过元宵,母亲便开始忙碌着支好锅灶,用提前发酵好的白面团好不同的造型后码放到柴火灶的铁锅蒸笼上开始蒸“麦垛”“、“潜龙”、“枣山”和枣花馍。 忙活大半天,蒸熟的一簸萁冒着麦香的食物基本上舍不得吃,要收藏到二月二这天才肯正式拿出来供完神位后,一家人正式品尝。从此,庄稼人期盼着丰衣足食的农事活动开始拉开了序幕。而正好,这时经过一个冬天默默孕育的小蒜,似野菜家族中的天使,赶在青黄不接之即在农家老小的期盼中呼之欲出,美味了农家人的饭碗。从此 “二月二刨小蒜”剪彩了农家人幸福生活的的开启仪式,成了农家娃儿幸福的期盼被撒向田野,尽情捕捉……也神圣了我们关于小蒜的串串往事。似乎那时,每逢二月二过后,总有一场贵如油的春雨滋润大地后,一篷篷、绿油油的鲜嫩的小蒜开始赶季节的在坡边、路沿的荒地里长出来了。 那年月,农村的学生娃们后晌放学后没有家庭作业的任务。就像二月的草长莺飞,开春后昼长夜短,下午日头还挂在半山腰时,便一窝蜂似的从村小学雀跃着四散开来。女娃们暂时从一天一篮猪菜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不消半个时辰,乐颠颠地提上竹蓝和小镢头,追赶着夕阳的余辉奔小蒜来了。别看小蒜根须短,茎叶纤嫩,在根茎植物中属娇弱苗条型,可你若想轻易完好无缺的收获它,却还是需要技巧的。因为它,大多生长在耕耘过的二茬荒地里,松软的土质,任它纤细的根须向深处随意伸展。你需要在它旁边用劲刨下去,直到把包裹它周围的整篷土壤连带拔出后,一棵棵、长着小小白蒜头和白胡须的整棵小蒜,才算出土了。顺手揪起上头那纤绿的茎叶轻轻一擞,活脱脱一撮撮小蒜终于装进我们的篮子里。 直到夕阳夕下,暮色苍茫的路上,满满的,两升大小的一竹篮鲜嫩喜人的小蒜被在胳臂上,像战利品,更像农村娃长大的的自豪扛在肩上。 小蒜经过一个冬天的捂藏,且又吸收了春日的山水地气,吃在嘴里,有一股草的青辣,又有一些山水的甜润,腌、炒、佐汤,微辣青香呛鼻。 不过,记忆中,母亲总是习惯用小蒜拌辣子,把一锅糊涂面条,呛得色香诱人,清晰记的,那时,还总为那瞬间从灶房漂出的那股白白跑掉的香气而可惜。又是一年芳草绿,当季风筹划与春风做温柔告别,当又一个二月二即将退场时,当年撒欢于小蒜地中的纯朴的乡间少年,如今正每天坐在电脑前,任工作、生活夹着往事的回忆在键盘上流淌。窗外那泛绿的坡边地沿上,刚探头的小蒜,在漫山遍野的春色中似乎还有些弱不禁风,但却傲然倔犟地生长着。它不为争春而来,更不为艳冠群芳。只为见证生活的艰辛,奉献出它那青辣和微香。
时令不饶人,小蒜犹争春 凝眸季节,已是春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清滩。拂
沧海一粟情感
2025-03-29 09:26: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