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野鸳鸯风波拍摄者称无意卷入拍摄者只是想记录自己参赛的兴奋时刻,镜头意外捕捉到身后男女的亲昵举动以及发现镜头后的慌张闪躲。这一原本普通的画面,在网络的放大镜下被无限放大,“野鸳鸯”的戏称迅速传播,网友们开启“人肉搜索”模式,男方甚至被误认成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公司不得不连夜辟谣。拍摄者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无心之举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将他人的生活暴露在公众的指指点点之下。
在公共场合,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隐私毫无保护可言。马拉松赛场人潮涌动,人们的行为举止可能被众多镜头记录,但这种记录应停留在合理的边界内。拍摄者虽无恶意,但视频的传播使得当事人的私人生活细节被公众审视,这无疑是对他们隐私权的侵犯。当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网友们仅凭片段画面就进行恶意揣测,给当事人贴上“出轨”等标签,这更是网络暴力的典型表现。
网络暴力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当事人而言,他们可能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生活被严重扰乱,甚至面临“社会性死亡”的困境;对社会来说,网络暴力破坏了健康的网络生态和社会风气,让公众陷入无端的恐慌与不安。在这起事件中,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无辜躺枪,公司不得不耗费精力进行辟谣,这不仅损害了个人与企业的名誉,也浪费了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