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王月贞因叛徒出卖被捕,临刑前,王月贞从亲人手中接过仅4个月大的儿子,

如梦菲记 2025-03-21 17:56:07

1928年,王月贞因叛徒出卖被捕,临刑前,王月贞从亲人手中接过仅4个月大的儿子,在刑场的黄土地上铺开一床灰色毯子,坐上去,轻抚着儿子,含泪给儿子喂最后一次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8年,正值国共分裂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共产主义者面临国民党无情的追捕与镇压,在湖南常德,21岁的王月贞因叛徒出卖,与丈夫翦去病一同落入敌手。   那年夏天,她刚诞下儿子仅4个月,尚未从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回味过来,革命的残酷现实便将她推向生命的终点。   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展现了无畏的信念,最终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理想。   被捕后,王月贞被关押在常德监狱,敌人试图通过严刑拷打从她口中撬出党的机密,面对皮鞭、烙铁等酷刑,她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半点信息。   她的沉默让审讯者恼羞成怒,常德县长钟忠尤为痛恨她,因为他的叔叔钟纯生曾被王月贞主持的特别法庭判处死刑,钟忠既想报私仇,又希望挖出更多线索,但王月贞的坚韧超乎他的预料。   审讯无果后,敌人决定将她公开处决,以震慑其他反抗者,1928年7月的一个清晨,她被押往街头的公共体育场,走向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刑场上,黄土地被踩得坚实,围观的群众挤满了四周,国民党士兵持枪戒备,气氛压抑而沉重,行刑前,军官按照惯例询问王月贞是否有遗愿。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落在远处亲人怀中的婴儿身上,那是她4个月大的儿子,襁褓中的小生命还不会懂得母亲即将面临的命运,她的眼神柔和下来,低声提出想最后见儿子一面。   军官略作迟疑,最终点头同意,人群分开一条路,亲人抱着孩子慢慢走近,将婴儿交到她瘦弱的双手中。   王月贞接过儿子,动作轻柔地从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取出一床灰色毯子,铺在脚下的黄土地上,她缓缓坐下,将孩子抱在怀里,低头轻抚着他的小脸。   泪水在她眼眶中打转,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孩子的额头上,她没有擦去泪痕,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儿子,解开衣襟,开始喂奶。   孩子的小嘴贴近她的胸口,安静地吮吸起来,仿佛这一刻的温馨能驱散刑场的肃杀之气,王月贞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儿子脸上,似乎要将他的模样深深烙进心底。   她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以母亲的身份陪伴孩子,短暂的喂奶时光承载了她全部的爱与不舍。   喂完奶后,王月贞轻轻抬起儿子,在他额头上印下一个吻,手指摩挲着他的脸颊,她将孩子交还给亲人,慢慢站起身,抖去毯子上的尘土,整理好衣衫。   她的眼神从温柔转为坚定,抬头直视前方,面对持枪的敌人,围观的人群中有人低声啜泣,有人转过头不忍直视,但她没有一丝畏惧。   枪声骤然响起,王月贞的身体缓缓倒下,鲜血渗入黄土地,染红了她身下的毯子,她倒下时,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带着一丝释然,像是对革命未来的期许,又像是与亲人无声的告别,刑场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被群众压抑的哭声打破。   王月贞的牺牲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仅仅8天后,她的丈夫翦去病也在同一刑场被处决,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妇在短短几天内双双殒命,留下嗷嗷待哺的孤儿。   孩子由亲戚接手抚养,在艰难的岁月中渐渐长大,多年后,他加入新四军,投身解放战争,延续了父母未竟的理想。   解放后,常德市政府在德山孤峰岭烈士陵园为王月贞夫妇修建了一座墓碑,以纪念他们为革命献身的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墓碑静静矗立,见证着那段动荡岁月中的悲壮往事。   王月贞的故事很快传遍湖南,甚至波及全国,她的坚韧与母爱感动了许多人,激励着更多共产主义者投身革命洪流,档案中记录了她从湘阴农村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也记下了她在刑场上的最后一幕。   她用21年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用最后的喂奶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情,历史翻过这一页,王月贞的名字与无数牺牲者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缩影,她的选择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终结,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写照。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岳阳日报《湘阴红色记忆|巾帼英雄——王月贞》

0 阅读:134

评论列表

活着的象蚌

活着的象蚌

1
2025-03-21 22:52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致敬为了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