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真大啊!”3月28日,云南瑞丽,一塔吊司机正高空作业时,突然遭遇地震,眼看逃

如梦菲记 2025-03-31 11:33:21

“命真大啊!”3月28日,云南瑞丽,一塔吊司机正高空作业时,突然遭遇地震,眼看逃生无望,果断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危险时刻,塔吊司机表示:拍视频是以防万一,好歹留下点纪念。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云南瑞丽3月28日的那场地震,让一位普通塔吊司机的高空视频意外走红,当地震突然来袭时,这位塔吊司机正在几十米高空专心作业,突如其来的剧烈晃动让他初以为是操作不当,直到看见地面建筑物摇晃、工人四散奔逃,才意识到是地震了。   站在高空的驾驶舱中,塔吊成了"空中孤岛",钢架发出令人不安的吱嘎声,塔吊司机无法立即下地避险,面对无路可逃的险境,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危险时刻,"万一出事,好歹给家人留点东西",这朴素的想法反映了生死边缘的本能反应。   视频中,塔吊晃动的幅度远超地面建筑物,镜头也随之剧烈抖动,值得注意的是,塔吊司机的声音却始终保持着异常的平稳,透露出一种看似矛盾的镇定。   他不时说着:"不知道能不能扛过去"、"地震了,估计一时半会下不去了"——这种在极度危险中依然保持理性思考的状态,体现了长期高危工作培养出的应对压力能力。   幸运的是,地震很快结束,塔吊司机安全下来,回看手机里记录的画面,他才真正感受到后怕,衣服已被冷汗浸透。   这段视频上传网络后,迅速引发热议,有人称赞他"心理素质太强大",有人感叹这是"用命拍摄的震撼记录",也有人质疑"危急时刻为何还顾得上拍视频"。   围绕这段视频的讨论逐渐从个体生死选择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议题,从专业角度看,建筑安全专家指出高空作业者在地震中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固定设备、断电避险,而非分心拍摄。   这引发人们思考:建筑工地是否有针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塔吊等高空作业岗位是否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   从媒体传播角度看,这段视频提供了珍贵的高空震感记录,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新闻价值,但同时也引发担忧:会不会鼓励更多高危岗位工作者为求关注而冒险拍摄?   有塔吊司机透露,近年来确实有同行因短视频平台走红而在高空做危险动作,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这种为流量冒险的行为与本次事件中出于记录生死瞬间的本能反应有着本质区别。   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看,这段视频反映了特殊职业群体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塔吊司机每天在高空独自工作,既需要高度专注又必须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往往比常人承受更大风险,却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安全保障,建筑行业作为事故高发领域,其安全管理机制和工伤保障体系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这位塔吊司机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在灾难面前,人类既脆弱又坚韧,他选择记录可能的最后时刻,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职责的担当,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尊严和理性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提前了解基本避险知识,不同职业环境下的应急措施各不相同,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性培训和演练,特别是对高危岗位工作者,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比事后的感动和赞叹更为重要。   一段短短的视频,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死瞬间,更折射出整个社会对普通劳动者安全与生命的重视程度。   当我们为这位塔吊司机的冷静和幸运感到欣慰时,也应反思如何为那些默默支撑建设事业的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让"大难不死"不再只靠侥幸,让每一位工作者都能安全回家。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塔吊司机在高空拍视频记录地震,“拍视频是以防万一留下点东西”》

0 阅读:72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