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看明白,美国举着大棒砸中国制造业的时候,欧盟早就悄无声息地布下了一张大网。这比美国的硬碰硬更狠,更让人防不胜防。 不得不说,欧盟最拿手的招数,就是把“绿色”变成武器。像碳边境调整机制,2023年刚试运行,就让中国钢铁出口吃了大亏,35%的产品因为碳排放超标被拦在欧洲海关,罚款直接飙到上百亿欧元。 可笑的是,欧盟说是为了“低碳公平”,可自家企业总能“合理”过关,这哪是环保,分明是针对我们量身定制的门槛。 还有那个《数字产品法案》,表面保护隐私,实则卡中国科技公司脖子,国产设备稍有数据读取就被禁售,苹果却啥事没。这双标操作,跟裁判只罚客队似的,让人憋火。 更别提他们对补贴的挑刺了,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FSR)盯着中国企业的政府支持不放,觉得这“破坏竞争”。 可欧洲车企、农业不也靠补贴活着?去年7月,中国商务部忍无可忍,直接启动调查,控诉欧盟搞“非透明壁垒”。这不是单方面的打压,而是双向的火气。 中方还反击了一手,对欧盟白兰地加了临时反倾销税,报复他们对电动车的关税。这贸易战,已经从制造业烧到酒桌上去了。 当前局势更复杂,俄乌冲突让欧洲能源吃紧,他们还得靠中国出口的钢材造风电塔。2023年,中欧贸易额虽跌14%到7390亿欧元,但中国仍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种“你中有我”的纠缠,真撕破脸谁都讨不了好。可欧盟似乎铁了心要遏制我们的制造升级,工业软件接口要改成欧洲标准,逼我们花钱适配。我看,他们是想掐住我们的命脉。 不过,中国制造也不是软柿子。光伏当年被反倾销税打得半死,最后靠技术翻身,现在效率甩欧洲两条街。 面对CBAM,专家说短期影响不大,但长远得靠绿色转型反制。我觉着,这场博弈拼的是耐力。欧盟用规则给我们下套,我们就得在夹缝里练出硬功夫。未来,谁笑到最后,看谁更能扛。
很多人没看明白,美国举着大棒砸中国制造业的时候,欧盟早就悄无声息地布下了一张大网
谦与谦寻
2025-03-19 14:44:42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