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谁代表未来? 当下,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已经成为大国竞合博弈的最前沿。如果说“未来已来”,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未来?一些美国政客已经明言,不想生活在中国主导的世界里。但事实是,无论美国人想不想,他们都将生活在一个充满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未来。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工业和发展组织预测,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份额将达45%,而美国将降至11%。 美国政府到处逼别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但经济规律不可违,资本用脚投票。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最近受访时坦言,考虑到中国强大的生产效率和低廉的生产成本,这辈子美国都别想赢过中国制造业。 过去,中国人用数亿衬衫球鞋换一架美国飞机。如今中国衬衫、球鞋的传统生产力依然强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质生产力更是势如破竹。美国对中国科技围堵的紧箍咒念得越凶,中国创新的金箍棒就舞得越勇。英国媒体《经济学人》2022年还在质疑“中国能否打造一流的AI产业”,2025年就已惊叹“中国AI热潮正在达到惊人的规模”。 与不少美国高科技巨头追逐一家独大、赢者通吃不同,中国科技创新不仅有遇强更强的志气,还有引领百舸争流的担当。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不仅戳破了“拼算力”的神话,还引入开源商业模式,开启了“AI民主化进程”,让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看到了“科技平权” 的希望。 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六颗地球资源卫星,助力遏制亚马孙森林砍伐。嫦娥六号搭载多国载荷升空,与世界共享“奔月”荣光。中国还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与巴基斯坦签署航天合作协议,中国空间站将迎来一位巴基斯坦航天员。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世界合作参与“火壤”取回任务。NASA却因美国政府削减开支计划大幅裁员,火星采样任务陷入困境。14年前“沃尔夫条款”禁止美中航天交流合作的回旋镖正中眉心。 随着中外网民线上“对账”,“China Travel”说走就走,《黑神话:悟空》《哪吒2》爆火出圈,泡泡玛特海外狂飙,越来越多外国普通人冲破了西方媒体的“灰黑滤镜”, 拥抱不完美但精彩的中国。 不久前,英国“品牌金融”公司发布《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中国软实力世界排名从去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2位,文化、教育、媒体传播等指标飞跃式增长。中国软硬实力量变的长期积累正在引发涟漪效应,掀起世界与中国双向奔赴的新热潮。 放眼未来,“下一个美国”已经不是从前的美国,“下一个中国”一定是更好的中国。中国人从不争一时之长短,只相信“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无限风光,还在顶峰等着我们。
中美谁代表未来? 当下,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已经成为大国竞合博弈的最前沿。如果
晖志谈情
2025-03-18 11:40:27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