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沙和尚”闫怀礼临终前虚弱地对妻子说:“把他们师徒三人都叫过来吧,我

寒士之言言 2025-02-25 09:37:48

2009年,“沙和尚”闫怀礼临终前虚弱地对妻子说:“把他们师徒三人都叫过来吧,我想他们最后一面。”   《西游记》中“唐曾师徒”四人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共同构成了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人物群像。   孙悟空作为西游队伍中的主力战将,拥有诸多超凡能力。他掌握七十二般变化,还有金箍棒、筋斗云等法宝傍身。在历经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压制后,他仍保持着敏捷的思维和高强的本领。每当师徒遇险,他总能凭借丰富的人脉关系,调动天庭、地府等各方力量,化解危机。其战斗力和智慧在整个取经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唐僧是取经队伍的核心人物,虽然经常唠叨,却展现出慈悲为怀的佛门本色。他以圣洁的形象和善良的品德感化众生,虽然在磨难面前显得脆弱,但正是他的坚持不懈,才让取经之路得以延续。他身上散发的佛性光芒,使其成为菩萨庇护的化身。   猪八戒则以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在团队中形成鲜明对比。他贪吃贪睡,总是想着偷懒享乐,沿途还不忘欣赏美景佳人。虽然面对危险时常常畏缩不前,但有孙悟空在前方开路,他也能安心当个快乐的随行者。   而沙僧是团队中最不起眼却最踏实的成员。他默默承担着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日复一日地挑着行李,走在队伍最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曾抱怨,始终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分内事务。   四位角色在性格和能力上的差异,恰恰构成了一个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整体,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西天取经之旅。正是多样性的存在,才使得西游故事更具感染力,成为了一部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   回看1982年,由杨洁导演的《西游记》横空出世,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剧中,闫怀礼饰演的"沙和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憨厚朴实的外表,稳重可靠的性格,再加上一双充满灵性的眼睛,成为了"唐僧师徒"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闫怀礼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2岁时,他就考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但直到29岁,才在话剧《年轻的一代》中获得了第一个配角。尽管如此,凭借出色的演技,他还是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

在《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中,闫怀礼更是表现出了他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演技。剧中,沙僧的戏份和台词相对较少,但剧组常常会让闫怀礼客串一些其他角色,如太上老君、西海龙王、牛魔王等。令人惊叹的是,尽管一人分饰多角,但他却能将每个角色都演绎得入木三分,鲜活生动。

然而,由于拍摄环境恶劣,剧组经常需要在帐篷里喷洒杀虫剂。剧组的其他人闻到刺鼻的气味后,都会选择暂时离开,而闫怀礼却总是安然地待在帐篷里。原来,他的嗅觉一直不太灵敏,对气味并不敏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无意中吸入了大量有害气体,为日后的肺部疾病埋下了隐患。   2009年,闫怀礼的病情急剧恶化,不得不紧急入院治疗。躺在病床上的他,虚弱地对妻子说道:"把他们师徒三人都叫过来吧,我想最后见他们一面。"短短一句话,道尽了他与师徒们深厚的情谊,也预示着一个悲伤的结局即将到来。

六小龄童是最先赶到的。看到"大师兄",闫怀礼的精神似乎好了一些。虽然他已经非常虚弱,说话也轻不可闻,但还是努力地跟六小龄童聊了几句,眼神中流露出不舍。   紧接着,迟重瑞也到了。见到"唐僧",闫怀礼已没有力气说话,只能轻轻点头示意。看着昔日伙伴如今病榻上的模样,迟重瑞和六小龄童都忍不住落泪。可闫怀礼仍睁大双眼,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六小龄童宽慰道:"再坚持一下,'八戒'很快就到。"然而,话音刚落,闫怀礼还是缓缓阖上了眼,了无生气。   五分钟后,堵车的马德华终于赶到了,可为时已晚。错过了与挚友最后一面,这件事成了马德华一生的遗憾。在闫怀礼的葬礼上,他泣不成声。   葬礼本是闫怀礼家人准备的一个简单的亲友告别会,但在徒弟们的建议下,闫怀礼生前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并在八宝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表达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敬重和缅怀。   人生何其奇妙,闫怀礼离世的日子,恰好是六小龄童的生日。他感慨道:"我们师兄弟挺有缘分的。今后这一天,是他的忌日,我的生日也不想再过了,就留着来怀念他吧。"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他与闫怀礼之间深厚的情谊。   如今,"沙和尚"闫怀礼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用心塑造的经典形象,却永远活在观众心中。82版《西游记》也已陪伴我们近40年,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0 阅读:51
寒士之言言

寒士之言言

化枭为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