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75岁老人首次游览长城,中途他请一位陌生人为他拍了几张照片,不料

笔杆子说 2025-02-24 22:03:51

2023年,浙江75岁老人首次游览长城,中途他请一位陌生人为他拍了几张照片,不料几天后,警察竟然找上门,看到警察手里的东西,老人瞬间泪目。 (信息来源:2023-03-31半岛都市报——青岛好人丨感动!给浙江老人千里寄照片,这位青岛大姐火爆全网) 绍兴嵊州乡下,锣鼓喧天,戏台上正热闹。 75岁的袁林海老人看得津津有味,全然忘记了时间。 突然,手机响起了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派出所的电话里,民警说,他从北京寄的照片收到了。 照片? 袁林海愣住了,北京之行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记忆有些模糊,隐约记得好像有人答应过寄照片给他。 他接过电话,心中满是疑惑,更多的却是期待。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2023年3月8日,春寒料峭。 北京八达岭长城上,人头攒动。 青岛的黄绪红正陪着在北京学习中医的丈夫逛长城。 阳光明媚,心情舒畅。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一位独自旅行的老人,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却又带着一丝落寞。 老人正是袁林海。 他此行是为了圆梦,大半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的他,终于有机会来到心心念念的长城。 他本来没料到,用那老年手机拍照,画质太差,照片效果不好看。 袁林海尝试着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加上手势,向周围的游客表达自己想拍照的请求。 黄绪红见老人有点为难,便走过去问怎么了。 费了好一番功夫,才理解了老人的意思。 老人掏出一张皱巴巴的20元钱,说是拍照的费用。 黄绪红连忙婉拒,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她接过老人的老年机,建议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并承诺回去后洗出来寄给老人。 于是,从烽火台到好汉坡,黄绪红成为了袁林海的专属摄影师。 她细心地为老人调整拍照角度,把每个好镜头都收入镜头。 袁林海的脸上,时而羞涩,时而兴奋,像个孩子一样。 手机快没电了,两人便不舍地分开了。 离开前,黄绪红认真记下了老人的名字、电话,还让老人把家地址写下来。 可袁林海没带纸笔,只能用手掌当纸,写下了“浙江绍兴”,可“嵊州”的“嵊”字写得不太清楚。 黄绪红也没听过这个地名,地址的确认成了难题。 她又问老人是否有年轻的家人可以联系,想着回去后通过电话或微信确认地址。 黄绪红回到青岛,细心地选了五张相片去冲印。 接下来,她开始尝试联系袁林海。 然而,老人的方言太重,她一句也听不懂。 后来电话换成了一个中年妇女接听,口音依然很重,两人鸡同鸭讲,沟通无果。 黄绪红把电话给撂了,可那事儿她心里老是过不去。 她想起老人在长城上说过,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爬长城了,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照片寄到老人手中。 确认地址成了难题。 黄绪红想到了求助警方。 她在网上搜索了绍兴市公安局的领导分工,找到了分管行政后勤事务的副局长潘益民,将照片和一封求助信寄了过去。 信中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在末尾加了一句:“烦请尽量转交!” 潘益民副局长收到信后非常重视,立即安排处理。 经过市县两级公安户籍部门的查询,终于找到了袁林海的地址。 这事儿最后交给了嵊州市公安局浦口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裘琎来处理。 裘琎和村干部去找袁林海老人,结果发现人家去镇上看社戏了。 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浙江和青岛的媒体协作,让嵊州警方成功联系到了黄绪红。 袁林海和黄绪红在警察的帮忙下,通过视频聊了会儿天。 再次见到黄绪红,袁林海激动不已,连声道谢,还热情邀请她来绍兴玩。 黄绪红也笑着回应,希望老人身体健康,下次欢迎他再来长城玩,也欢迎来青岛玩,她可以当免费导游。 袁林海小心翼翼地将黄绪红的号码存进老年机里,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虽然没去过山东,也没接触过山东人,但他觉得黄绪红真是个热心肠的人,说到做到。 这事儿虽然不起眼,却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它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信任和善良。 黄绪红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承诺的重量;公安部门的迅速行动,展现了为民服务的温度;媒体的积极参与,扩大了事件的正面影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即使在陌生人之间,也能传递爱与希望。 这件事在网络上也引起了热议。 网友们纷纷为黄绪红的善举点赞,称她为“最美陌生人”。 有人说,在这个人情冷漠的时代,像黄绪红这样真诚待人的人太少了。 这个故事让他们感到,这世上真的有真挚的感情存在。 袁林海和黄绪红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相遇,更是一场善意的接力。 从黄绪红的承诺,到警方的协助,再到媒体的报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善良是会传染的,一个人的善举可以带动更多的人,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黄绪红一样,在生活中多一些热心,少一些冷漠,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 哪怕是一点小细节,也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安慰。

0 阅读:0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