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李仙洲被特赦后,问周恩来:“我率六万大军都杀不出一条路,韩炼成如何只身突出重围呢?” (信息来源:2019-03-09 齐鲁壹点——莱芜战役三天就结束,原来蒋介石身边藏有中共卧底)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大写的乱字,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老百姓吃糠咽菜,朝不保夕,各种新思想像野草一样疯长,革命的种子也悄悄地埋下了。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一所军校,希望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挽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 1894年出生的李仙洲,比同期的黄埔学员都要年长,14岁成家,17岁当爹,在那个年代,这再正常不过,30岁那年,他突然决定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还是真被革命理想感召了。 在黄埔军校,李仙洲因为年纪最大,为人又比较正派,同学们都叫他“老大哥”,他不赌、不嫖、不抽,甚至连舞都不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老干部作风,他在日记里写道:“军人以服从军命为天职”,这句话,几乎成了他一生的写照,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至于韩练成,史料对他的早期经历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了革命事业,甘愿长期潜伏在敌人内部。 时间来到了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华东野战军玩了一手“舍南求北”,把敌军主力吸引到山东,准备关门打狗,李仙洲的兵团就在其中,成了华野的重点打击对象。 当时李仙洲的部队,在蒋介石和陈诚的催促下,孤军深入,一头扎进了解放区的口袋里,说是深入敌后,不如说是送人头。 这时,潜伏在李仙洲部队的地下党员韩练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李仙洲的部下,他在关键时刻放弃了指挥,让李仙洲的部队乱成了一锅粥。 2月21日,华野各路大军完成了对李仙洲集团的合围,仅仅5个小时,就全歼了李仙洲的六万大军,李仙洲本人也被俘虏,开始了他作为战俘的新生活。 莱芜战役结束后,韩练成一度回到了解放区,还见到了陈毅和粟裕,但他很快就又回到了国民党阵营,继续潜伏,他先是担任了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兼46军军长,后来又当了蒋介石的高级侍从参谋。 这段潜伏经历,惊险万分,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直到1949年初,韩练成才彻底脱离国民党,回到解放区。 而李仙洲,被俘后先是被关押在哈尔滨,后来又转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漫长的改造过程中,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也逐渐认识到自己追随蒋介石的错误。 1960年11月,李仙洲被特赦,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还和他一起吃饭,席间,周总理回忆起黄埔军校的往事,对李仙洲的过去既往不咎。 李仙洲也坦白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心结:他在皖北地区创办的两所学校——鲁干班武校和成城学校(后来的国立22中学),他认为自己这是在“与党争夺青少年”,一直感到愧疚,周总理听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给予了高度评价。 更让李仙洲没想到的是,周总理还帮他解开了莱芜战役中韩练成“只身突围”的谜团,原来韩练成是地下党员,一直在执行党的任务,多年来,李仙洲一直怀疑韩练成是叛徒,这个心结终于解开了。 建国后,韩练成担任了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等重要职务,1955年授衔时,他本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但他坚持按自己入党时的职务,接受了中将军衔。 李仙洲特赦后,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1984年,他还被推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四年后,李仙洲在济南去世,享年95岁,而韩练成则在1984年去世,终年76岁。 李仙洲和韩练成,这两个黄埔同窗,在时代的洪流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李仙洲忠于蒋介石,最终成了战俘;韩练成忠于共产党,最终成了开国将军,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缩影。
1960年李仙洲被特赦后,问周恩来:“我率六万大军都杀不出一条路,韩炼成如何只身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24 21:19:39
0
阅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