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8岁北大才女田晓菲嫁给53岁美国导师,父母气的咬牙切齿,但田晓菲却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这辈子非他不嫁!
5岁学古诗,10岁出版个人诗集,14岁被北大破格录取,35岁破格晋升哈佛历史最年轻教授。
美国前总统布什都不忍赞叹:她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才女!
可28岁的时候她居然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5岁的美国教授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四岁那年,田晓菲便超越了同龄人,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玩玩具,而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接触文学。
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书籍吸引了她的眼球。
她早早地就读了许多连不少中学生都觉得深奥的作品。
她的父亲是位文学爱好者,经常和她讨论诗歌、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而母亲则鼓励她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这样的家庭氛围让田晓菲从小就培养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到了13岁,她的知识面早已超出了初中的教学内容,课本上的内容对她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
田晓菲的创作不仅让她获得了各种文学奖项,还引起了许多文学界前辈的关注。
最令人惊讶的还在后头,北京大学的文学系教授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邀请她参加了学校的面试。
在那次面试中,田晓菲凭借过人的才华与思想深度,打动了所有评委。
教授们一致决定破格录取她,尽管她年纪尚小,才13岁,但她的天赋与聪慧让他们深信她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她的录取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学才华,还有她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深刻的思考力。
就这样,田晓菲从初中直接跨进了大学,成了北京大学文学系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她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忐忑。
初入大学,她遇到了许多与自己同样才华横溢的同学,他们的学识和见解令她受益匪浅。
之后去了美国留学,哈佛博士,专攻中国古典文学。
在哈佛,她遇到了宇文所安,她的导师。
田晓菲终究要走出哈佛,迎来她的毕业时刻,而他导师宇文所安则毫不掩饰地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深情。
他坦率地告诉她,自己早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女孩。
田晓菲却认为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不容轻率做决定,于是她婉拒了宇文所安的表白。
对她而言,他们的相识不过是因为诗词而成了知音,并且她选择了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仅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交流。
尽管如此,正是这些邮件交流让宇文所安更加确定自己对田晓菲的情感,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对她的爱意越发深沉。他开始用心改写一首古诗,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恋。
经过深思熟虑后,1999年1月,他们在美国纽约举行了婚礼,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婚后的日子里,他们依旧以诗歌为纽带,互相分享各自对诗词的感悟与理解。
每天的生活充满了对文学的探讨和学术的切磋,两人不仅在学术上互相支持,也在生活中携手前行。
25岁的年龄差,让这段感情备受争议。
可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标签,而在追逐梦想。
她摆脱了标签的局限,真正做回了自我。
从哈尔滨到北京,从诗歌到学术,从中国到美国,田晓菲的人生轨迹跨越了多个领域和地域。
“天才少女”、“哈佛教授”、“宇文所安妻子”,这些标签,都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
岁月如歌
跑到美国专攻中国古典文学?这是什么操作?
用户16xxx71
什么天才,简直是疯婆子!!
王祥龙
天天在一个试验室里工作,生活在一起,能不产生感情吗,有了感情就嫁了。很自然,就是\岁数大了点。过上几十年老头死了,再找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