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鼻子骂道:"我林氏满门忠烈

爱吃凉历史 2025-02-22 18:40:24

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鼻子骂道:"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是什么东西!" 1953年的北京,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在一次重要的城市建设会议上,一场关于北京古建筑保护的激烈争论爆发了。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与建筑学家林徽因针对北京城墙的去留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面对吴晗提出的拆除意见,林徽因寸步不让。当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她指着吴晗的鼻子,掷地有声地说出了那句震惊全场的话:"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强硬态度,在旁人看来或许显得过于偏激,但这正是林徽因骨子里的傲骨使然。这份傲骨,要从她的家世说起。林徽因出生在一个显赫的晚清官宦世家,她的祖父曾在晚清时期为官,家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与名望。更重要的是,她的叔叔林觉民是著名的革命志士,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虽然最终壮烈牺牲,但这种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深深影响了整个林氏家族。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中身居要职,作为一位有留洋经历的开明官员,他特别重视子女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林徽因获得了远赴欧洲留学的机会。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她留学期间,父亲林长民不幸染病去世。这个打击对年轻的林徽因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留学生活的艰难,给这位官宦家的小姐上了人生第一课。虽然同学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慷慨解囊,愿意承担她的全部留学费用,但林徽因却婉拒了全额资助。她选择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梁家的负担。在异国他乡,这位大家闺秀不得不放下身段,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这段经历让她明白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也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 从打字员到图书管理员,从餐厅服务生到临时翻译,林徽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赚到了学费,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不依附他人的独立品格。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在她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她在建筑学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正是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让她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能保持强大的内心,即便是在1953年那场重要会议上,也依然能够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专业立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护中国的古建筑遗产,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踏上了一段艰辛的考察之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对建筑学家夫妇带着测量工具,顶着危险在全国各地奔波。他们曾在山西五台山一带考察时,险些与日军巡逻队撞个正着。当时林徽因正在测量一座古寺,远处传来日军的脚步声,他们只得匆忙收起图纸,躲在佛像背后,屏住呼吸等待日军离去。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吃饭和住宿都成了奢望。林徽因经常是饿了就喝点凉水充饥,困了就在破庙里将就一宿。这种艰苦的工作条件,极大地损害了她本就不太好的身体。但她始终坚持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记录下一座座濒临消失的古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投身于北京的城市规划工作。在与其他建筑专家的合作中,她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比如在讨论首都规划时,她特别强调要保护北京的历史风貌,主张新的建筑要与古都的整体格局相协调。这些观点在当时虽然显得不够"革命",但她依然坚持己见,与其他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然而,1953年那场关于北京城墙存废的争论,成为了压垮林徽因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与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激烈争执中,她那倔强的性格表露无遗。当吴晗提出要大规模拆除城墙时,林徽因据理力争,认为这是对历史文化的摧残。争论最终以林徽因愤然离席告终,此后她更是一气之下拒绝服药,导致病情加重。 这场争执不仅反映了林徽因对专业理想的坚持,更体现了她对家族荣誉的强烈维护。当她说出"我林氏满门忠烈"这句话时,既是在申明自己的立场,也是在表达对家族传统的珍视。这种强烈的家族自豪感和专业坚持,构成了她性格中最鲜明的特征。

0 阅读:208

评论列表

王家哥哥

王家哥哥

3
2025-02-22 19:35

[赞][赞][赞]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