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国为购买苏联战机,出动神秘打狗队,三省共打掉18万条狗? 1991年,对中国军事发展史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转折点。就在几个月前,海湾战争爆发,美军以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在短短42天内就击落了86架伊拉克战机,而自身仅损失14架。这场战争不仅让伊拉克元气大伤,更给全世界上了生动的一课:现代战争中,制空权就是生命线。 这个惨痛的教训,让中国军方深感压力。当时的中国空军虽号称世界第三,但主力机型仍是歼-5、歼-6、歼-7等老旧战机。这些飞机与美军的F-15、F-16等现代化战机相比,简直就像是自行车与跑车的差距。显然,中国空军需要一次质的飞跃。 恰在此时,国际形势出现转机。80年代末期的苏联,正陷入多重困境:一边要应对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一边还要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国力不断消耗。在这种背景下,莫斯科急需改善与北京的关系。戈尔巴乔夫访华,打开了两国军事贸易的大门。 然而,军贸谈判并非一帆风顺。苏联最初想要向中国推销米格-29战机,但中方对性能更优的苏-27更感兴趣。苏-27是苏联顶级设计局苏霍伊的得意之作,自1969年开始研发,1985年服役后就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在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中,一架苏-27用机翼从美军P-3B侦察机右翼下方高速掠过,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机动性能。 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双方终于在1991年达成协议:中国将购买24架苏-27战机,总价值30亿人民币。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笔巨额外汇支出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谈判团队开动脑筋,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采用"以物换物"加部分外汇的混合支付方式。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根据协议,中方将向苏方提供三样物品:手电筒、暖水瓶和一万件狗皮大衣。前两样物品相对容易解决,但最后这一万件狗皮大衣着实让人犯了难。要知道,制作一件狗皮大衣需要18条狗的皮毛,这意味着需要凑集18万条狗的皮毛才能完成任务。 就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摆在了中国面前。为了尽快获得急需的先进战机,一场特殊的"打狗行动"在河南、山东等三省悄然展开。这个计划虽然在今天看来颇具争议,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在这场独特的军贸交易中,"三件套"任务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手电筒和暖水瓶的生产任务很快就分配到了相关工厂。当时我国的轻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这两样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工厂只需要调整生产计划,增加一些加班时间就能完成订单。 但是一万件狗皮大衣的订单却让所有人都犯了难。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问题,更是一个原材料收集的大工程。按照制作标准,一件合格的狗皮大衣需要18条狗的皮毛,这意味着需要收集18万条狗的皮毛。这个数字之大,远远超出了正常贸易渠道的供应能力。 为了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河南、山东等三省在1991年冬季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狗皮收集行动。各地区成立了专门的收购组,负责收集狗皮。这些收购组深入到农村地区,挨家挨户地收购农户家中的狗。由于任务紧急,收购价格相对优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打狗队"。 在农村,养狗户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当时农村的狗大多是看家护院的土狗,与主人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优厚的收购价格对于当时普遍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些养狗户虽然不舍,但还是选择了出售。 随着行动的推进,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狗皮收购市场。收购员们带着秤和现金,专门收购符合标准的狗皮。合格的狗皮必须完整、无破损、毛色均匀,这些都是制作高质量狗皮大衣的基本要求。每张合格的狗皮都会被仔细检查、称重,然后登记造册。 这场特殊的收购行动持续了整个冬季。工厂的制衣工人们开足马力,将收集来的狗皮加工成大衣。每件大衣都需要精心裁剪、缝制,确保符合苏方的质量要求。最终,一万件狗皮大衣如期完成,连同手电筒和暖水瓶一起,完成了这笔特殊的军贸交易。 当时正值苏联解体前夕,很多人担心这笔交易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信守承诺,继续履行了合同义务。随后,24架苏-27战机陆续飞抵中国,加入了中国空军的序列。 这批苏-27的引进,为中国空军带来了质的飞跃。它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更为中国后续研制新一代战机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虽然这个过程中付出了特殊的代价,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
对越十年两山轮战是东大最高级的阳谋,越南与苏联即便知道这个一个坑,也必须往里跳,
【4评论】【39点赞】
添添齐齐
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