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随军记者拍下了一位将军的遗容!照片中,已经牺牲的将军满

历史有小狼 2025-02-21 19:39:30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随军记者拍下了一位将军的遗容!照片中,已经牺牲的将军满身血污,头上还绑着厚厚的绷带,穿着破旧,躺在极其简陋的担架上,双拳紧握,似乎死得心有不甘。 1938年4月23日,在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上,一位随军记者用相机定格下了一个令人泪目的画面:一位将军躺在简陋的木制担架上,身上的军装沾满了血迹和尘土,头部缠着厚厚的白色绷带,他的双拳紧握,似乎在诉说着对敌寇的不甘与愤怒。这位将军就是陈钟书,滇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在云南安宁八街月照屯村,陈钟书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家。家中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第二。由于家境实在困难,年仅11岁的陈钟书就不得不辍学帮人放牛,以贴补家用。 1908年,17岁的陈钟书为了帮助家里还债,以十二吊铜钱的代价投身滇军。1911年,他参加了震惊全国的"重九"起义,之后又随军参加北伐。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陈钟书表现出过人的勇气和军事才能,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晋升为排长、连长。 凭借着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陈钟书保送到云南讲武堂深造。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军事理论和战术。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龙云部队的近卫团,担任副营长一职。 1928年是陈钟书军旅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八师第三旅第六团少将团长,同时兼任麻栗坡特别区少将衔边防督办。 他在边防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军民联防体系,将军队与地方民兵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边防的防卫能力。其次,他经常组织军民联欢活动,打破了军民之间的隔阂,使军队真正成为了保护百姓的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钟书十分重视边地教育事业。他看到当地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学,便多方奔走,动员当地士绅捐资办学。他甚至拿出部分军饷来补贴学校的开支,聘请有志青年担任教师。 这些努力很快就收到了成效。短短一年多时间,边防地区的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军威大振,就连远在越南的法国殖民者也对中国边防力量刮目相看。1932年10月,当陈钟书卸任时,当地百姓自发在街上摆放香案为他送行,还特意为他铸造了一枚金质纪念章,并立碑歌颂他的功绩。 1937年,在日军侵华的战火中,国民革命军六十军正式成立,陈钟书被任命为一八三师五四二旅少将旅长。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陈钟书在出征前向家人表达了坚定的抗日决心。为了让家人有个纪念,他特意在出发前留下了一张遗像。1937年10月5日,在昆明数万民众的欢送声中,陈钟书随部队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 1938年1月,六十军抵达武汉,进行整训和补充装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陈钟书的父亲去世了。然而父亲临终前留下遗言,嘱咐他不必回乡奔丧,要专心杀敌报国。为了顾全大局,陈钟书只得忍痛坚守岗位。军长卢汉体谅他的处境,电请云南省主席龙云安排安宁县长代为料理丧事。 1938年4月,日军为了报复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失利,派出六路大军向徐州发起迂回进攻。应李宗仁的请求,蒋介石命令正在武汉整训的六十军火速增援徐州战场。 4月22日清晨,六十军刚抵达徐州大运河西岸的山头村,前哨就发现了大批日军。战斗迅速打响,日军的坦克部队给六十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陈钟书临危不乱,指挥部队奋起还击,成功击退了日军的第一波进攻。 第二天一早,日军再次发起猛攻。坦克横冲直撞,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在这危急时刻,陈钟书组织突击队,让战士们携带集束手榴弹与敌坦克展开殊死搏斗。有的勇士甚至不惜与敌坦克同归于尽。然而,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还是突进到了阵地前沿。 4月23日下午,在战况最为激烈的时候,陈钟书亲自带领士兵冲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近距离肉搏战。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眼,穿过后脑。警卫们冒着枪林弹雨将他抬下战场,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救治。然而,当担架刚刚抬过运河时,这位年仅47岁的少将旅长就永远地离开了。至此,他成为滇军将士在抗战中第一个壮烈牺牲的高级将领。而此时,距离他父亲去世还不到一百天。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一位随军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下了陈钟书将军的最后遗容。照片上的将军满身血污,头部缠着厚厚的绷带,躺在一副极其简陋的担架上。尽管已经牺牲,但他的双拳仍然紧握,仿佛在诉说着对侵略者的愤怒与不甘。 由于当时战事紧急,陈钟书的遗体被匆匆安葬在徐州东关的乱葬岗中。直到今天,他的遗骸仍未寻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中将军衔,并颁发了"金碧生辉"巨幅横锦以示褒奖。1984年9月,他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他又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他的爱国精神和卓越功勋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0 阅读:0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