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连生两女的朱环佩再次怀孕,丈夫:“再生女儿我就纳妾!”谁料,生下来还是女儿,就在朱环佩伤心落泪时,婆婆却说:“别哭,我有办法!” 重男轻女的陋俗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程度不同。在民国时期,重男轻女的现象与之前的朝代一样严重,而这段时期的一大表现便是“溺婴”,即将刚出生的女婴丢入水盆中溺死。 除了对新生儿女婴的残酷对待,另一大表现则是将成年女性视为非人。在一些北方乡村,女性在吃饭时不能与家中男性同桌,每次吃饭时,男人先吃,女人必须排在最后。直到今天,年长的人依然记得过去流传的一句俗话:“面条不算饭,女人不是人。” 民国时期,灾难不断,特别是频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许多人选择卖儿卖女,而女性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比例。在城市贫困家庭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很早就会把女儿当作童养媳,送到有男丁的家庭。这不仅能换取一部分钱,还能节省养育女儿的口粮。 对于有男丁的家庭来说,养童养媳既便宜又实用,比起正儿八经地娶妻要划算得多。尤其是当这些女孩稍微长大后,她们就成了家中的劳动力,帮忙照顾家务。等到女孩成年,结婚生子后,她们的“使用价值”就更大了。可以说,养一个童养媳长大成人,意味着家里在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她的劳动力和生育能力。 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父母认为养女儿不如养男孩,因为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1900年,朱环佩在连生两女后再次怀孕。她的丈夫一再表示:“如果再生女儿,我就纳妾!” 1900年深秋,毛家的宅院里一片寂静。朱环佩在内室生下第三个孩子,还是个女儿。毛华东站在产房外,脸色阴沉,重复着他之前的话,若这次再生女儿便要纳妾。朱环佩面色苍白,眼泪默默滑落。就在此时,婆婆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别哭,我有办法!” 朱环佩出身杭州富商之家,家族经营丝绸生意,名声显赫。她自小受到良好教养,不仅聪慧且美丽。适婚时,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她的父亲要求极高,最终朱环佩嫁给了毛华东。毛家也是江南望族,家境殷实,毛华东为独子,家族生意也稳步发展。两家门当户对,婚姻很快定下。 然而,随着朱环佩连续生下三个女儿,她在毛家逐渐变得尴尬。最初的恩爱夫妻关系变得紧张,毛华东屡次提到纳妾。第三个女儿出生后,毛华东几乎做出了纳妾的决定。此时,婆婆通过关系在城外找到一个贫困家庭,愿意将新生的男婴过继给毛家。这个消息传到朱环佩耳中时,她虽心存忐忑,却知道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 婆媳二人决定暗中策划,选择在夜深人静时将男婴带入府中。为了避开他人注意,这个孩子被暂时安置在后院的偏房里,等待时机成熟,便宣称朱环佩怀孕了。这个计划本来看似完美,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 男婴起初健康活泼,但不久后却开始发烧,几副药下去仍无效。最终,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死于病痛,给毛家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对于毛华东而言,这已经是第二次失去儿子,沉默片刻后,他决定纳妾。 朱环佩多次怀孕,但每次都生下了女儿,前后共育有六个女儿。由于家中重男轻女的传统,她的三个女儿被婆婆送往乡下,只有毛彦文、毛辅文和毛同文三个女儿留在身边。婆婆曾断言,女儿长大后肯定成不了大器,但朱环佩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她从小就教育这三个女儿,要努力成为有用的人。 尽管家里情况艰难,朱环佩仍然尽力让女儿们享受更多关爱,常常把毛彦文送到外婆家玩耍。在外婆家,毛彦文感受到长辈的宠爱,尤其是得到了五表哥朱君毅的特别照顾。朱君毅比毛彦文大四岁,总是耐心地给她讲大学里的事和新知识,甚至在有人对毛彦文不好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她。毛彦文对这个聪明、温暖的表哥充满敬仰,心里他几乎成了她“世界上唯一伟大的人物”。 然而,随着她的学业进展,方家开始担心她的婚姻问题,要求她在上学前结婚。毛彦文对父亲的安排十分反感,坚决表示要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她找到曾在西河女校读书时的校长毛咸和母亲的支持,在婚礼当天成功逃婚。回到家后,毛彦文喊着“爸爸”,父亲不理会她也不责骂,而母亲则泪流满面,责怪她让家里丢了面子。尽管如此,毛彦文还是顺利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不久后,朱君毅正式向毛彦文求婚,得到了双方父母的同意。同年夏天,朱君毅赴美留学,修读教育学。然而,留学的后两年,朱君毅给毛彦文的信渐渐减少,而他衣袋里常藏着一些时尚女性的照片。随着清华的官费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开销,朱君毅逐渐忘记了对毛彦文的承诺,开始接触其他女性。 后来,毛彦文与同学熊芷参观了熊希龄主办的香山慈幼院,熊希龄因丧妻而一度心情低落,无法继续打理慈幼院的事务,毛彦文便主动参与管理。最终,1935年2月,熊希龄与毛彦文在上海举办了婚礼。媒体报道了这一盛大婚礼,称毛彦文为“留美女学生,任大学教授,芳龄三十有八”,婚礼现场热闹非凡,宾客络绎不绝。
1900年,连生两女的朱环佩再次怀孕,丈夫:“再生女儿我就纳妾!”谁料,生下来还
运赛过去
2025-02-21 19:35:03
0
阅读: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