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记得这个夜晚,但会记得如何被爱

玮瑾评育儿 2025-02-21 16:09:07
偶然看到美国发展神经心理学家Allan Schore在《母婴神经科学》中的论断——“婴儿不会记住场景,但会内化被爱的温度”。 科学家说人类幼崽没有长期记忆,那他会不会忘记—— 妈妈每两小时挣扎着爬起来的困倦? 那些凌晨三点半的哺喂,混着温水吞咽的哈欠,最终会消散成记忆里的浮尘? 可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里写着:婴儿的皮肤是天然的记录仪。 那些他“记不住”的瞬间—— 妈妈低头时垂落的发梢扫过他脸颊,触觉皮层在编织安全感的网; 她强撑睡意哼出的荒腔走板摇篮曲,听觉神经在搭建温暖的原型; 甚至我笨拙的拍嗝手势,都成了他前庭觉里一道稳定的波纹。 哈佛儿童发展中心追踪二十年的曲线显示:被温柔回应的婴儿,成年后面对压力时,心率会比同龄人低12%。原来我们不是在喂养一个孩子,是在浇筑他未来所有“被爱”的直觉。 这些疲惫终会褪色,但我们知道——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会在某个加班的雨夜忽然想喝一碗热汤; 会在爱人落泪时,无师自通地用手掌护住对方的后颈; 会在被生活掀翻的瞬间,听见血管里奔涌着遥远的、温暖的潮声。 那不是记忆,是生命对爱的肌肉记忆。 亲子教育 教育 孩子教育 母婴 被爱 科学育儿小妙招 辣妈育儿

0 阅读:10
玮瑾评育儿

玮瑾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