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孙健搬出了中南海,因为他已经主动辞去了一切职务。出人意料的是,

平南 2025-02-20 22:25:37

1980年的一天,孙健搬出了中南海,因为他已经主动辞去了一切职务。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行李十分简单,只有一卷铺盖,这是由于他当时进京任职时没有携带家人,也没有什么贵重物品。

但在一开始,孙健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一飞冲天,直上云霄。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余波未平,形势错综复杂。为了避免动荡,稳定军心民心,中央决定提拔几位基层劳模到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孙健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仅39岁的他,一下子就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了。

刚担任副总理时,周总理专门嘱咐他:“你最年轻,多到基层跑跑,多花点时间掌握情况。”就这样,孙健随即走遍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开始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形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一天,孙健在外地工作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对他进行检查。

谁知,得知这个消息后,孙健丝毫不惊讶,反倒还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来,自从当上副总理后,他的失眠症就越来越严重,夜夜难以入睡,现在终于可以卸下这份沉重的担子,回到熟悉的工厂岗位了。

果不其然,孙健很快就被分配到天津机械厂当普通工人,别人以为他会在精神上崩溃,可是他却过得很知足。一来二去,他甚至感觉比当初做翻砂工还轻松自在。

不仅失眠症好了,生活也更加朴素踏实。他每天带一盒饭到厂里,三分之一早上吃,三分之二中午解决。有时候馋了,就在小卖部买点馒头或豆腐脑,性价比极高。

这种勤俭的作风,让工人们深有感触,纷纷说起“孙健比咱还实在”。渐渐地,工友们对他曾经的“副总理”身份也不那么在意了。

不得不说,孙健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有人问他,当初是怎么做到德才兼备、平步青云的?他谦逊地回答,这是“一个谜”。而这让我们不禁开始好奇,他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原来,当年孙健刚进京任职时,他就将自己视为“学徒”,从不把副总理的身份看得太重。有一天,他遇到了谷牧。

对方关切地问他为什么不把家人接到北京?孙健随口说:“你当老师的怎么连这点儿规矩也不知道?学徒哪有资格带家眷啊!”听到这番话,谷牧忍不住哈哈大笑,孙健更是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处世哲学。

正是凭借这股谦逊好学的心态,孙健才能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就从一名新手快速成长为可堪大任的副总理。然而,他最终还是被革职了。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抱着一颗平常心,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拨回了正轨。尽管在职位上一落千丈,但孙健的内心依然如一泓清水般澄明。

所谓树大招风,孙健曾经的翻身确实引起了一些非议。不过,在位几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孙健也就随之被调离重要岗位了。

但不管身居何位,孙健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生活作风,譬如在北京任职期间,他时刻自我约束,从不铺张浪费,也不允许身边人摆阔。

别的高官动辄就让警车开道,他却巴不得步行。同事们提议搞点文娱活动打发时间,他却拗不过性子,硬是把大伙儿组织到院子里种菜。有人笑他“老实巴交”,可孙健自有一番信念,那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

但凡做过工人的,谁都能懂得这份朴实的魅力。所以,后来孙健被调离领导岗位,重新回到工厂车间时,工人们不仅并不鄙视他,反而对他另眼相看。

在那些日子里,孙健过着和工友们一模一样的生活,一起上班下班,一起排队打饭。别人以为他会有心理落差,但他却乐得自在。工人们对此也常常评论说:“虽然当过副总理,到头来还是和咱们一路人嘛。”

就这样,孙健在工厂里任劳任怨,再一次用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赞赏。直到后来他退休,厂里也一度专门表彰他,授予“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而在场的,不仅有孙健的战友同事,更有那些熟悉的陌生人。这些不由让他想起当年,母亲得知他当上副总理时激动落泪的场景。虽然后来他曾一度失去高位,但妻子庞秀婷始终没有丧失信心。不过也正是靠着妻子的支持,他才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正是凭借这种质朴无华的品格,孙健一生都未曾被权力冲昏头脑,亦未曾被失意所击垮。革职后,他权力的缺失被实干的本分所补足,高位的离场也让他重新看清了人生的方向。

即使后来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他依旧乐此不疲,对生命的热爱一如既往,直至在1997年离世。

参考资料:《孙健:从翻砂工到副总理》——《文史博览》;《孙健近况》——《海南纪实》

0 阅读:1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