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一位农民正在地里干农活,村长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急切地说道:“先别干了,赶紧回去,你家里来了个大官!” 出乎农民意料的是,他竟因为这件事知晓了母亲的一个重大秘密。 1988年的一个寒冷清晨,河北省兴隆县的朱海清正在地里翻土,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虽然空气寒冷,但大地却因为这微弱的阳光带来一丝温暖。 突然,村长匆匆跑来,神情慌张地喊道:“先别干了,赶紧回去,你家里来了个大官!”朱海清一时愣住了,心想谁会在这时来找他家?不过他还是放下手中的锄头,跟着村长回家去。 走到家门口,他看到一辆小汽车停在自家院子外,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乡亲。村里的邻居们低声讨论,显然大家也对这辆车充满了好奇。 他推开家门,看到院子里坐着一位年迈的老人,灰白的头发和沧桑的面庞让他一眼便觉得此人不凡。 老人穿着一身简朴的衣服,但眼神中有着不寻常的光芒。老人的目光锁定在朱海清身上,显得非常激动,眼眶湿润,语气颤抖地说道:“你就是冰儿吗?” “冰儿?”朱海清心里一惊,自己的小名已经很久没人提起了,甚至连自己也快忘记了这个名字。他不禁揉了揉鼻子,疑惑地问:“你是……?” 老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走向朱海清,激动地说:“孩子,我是李运昌,李司令!你母亲张翠屏曾是我的救命恩人。” 这一刻,朱海清的心猛地一震,突然涌现出一些记忆的片段,但他依然感到难以置信。李运昌?李司令? 这些名字他在母亲的口中听过无数次,但一直没有真正了解过背后的故事。直到此刻,朱海清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未曾知道的那个重大秘密,竟然与母亲息息相关。 “李伯伯,进屋坐!”朱海清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急忙邀请老人进屋,心中却是一片混乱。坐下后,李运昌抑制不住的激动涌上心头,他开始回忆起那些年:“你母亲张翠屏,是我一生的恩人。 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是她挺身而出,带领我们突破敌军包围,保护了我们,为冀东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时,朱海清才真正了解到,母亲张翠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坚定与勇气在抗日战争中拯救了李运昌以及其他战友们的生命。 一直以来,朱海清对母亲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普通农妇的层面,但如今,真相让他感到震撼与自豪。 “李伯伯,母亲去世前曾叮嘱我,不允许去找你,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为什么呢?”朱海清忍不住问道,眼中满是疑惑。 李运昌低下头,沉默了片刻,眼中透出一丝无奈和敬意:“那是因为你母亲的为人,她从不愿意向政府或任何人索取任何回报。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抗战。即使是我们后来为了兑现欠条,也无法让她接受。她总说这是她该做的,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 这时,朱海清才明白,母亲所藏的欠条并非为了谋取任何个人利益,而是她在艰难的岁月中为八路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持。 那些粮食,甚至是家中所有的积蓄,张翠屏都毫不犹豫地奉献给了抗日大军。即便政府后来为她提供了可以兑换粮食的机会,她也坚持不动用这些欠条。 回想起母亲临终时的叮嘱,朱海清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自豪。那些欠条,承载的不仅是与八路军之间的深厚情谊,更象征着母亲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无私奉献。母亲从不希望这些事被提起,也不希望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李伯伯,母亲去世后,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这些欠条……”朱海清语气低沉,他小心翼翼地递给李运昌一只已经发黄的木匣,里面装着几张老旧的纸条。 李运昌接过欠条,目光沉静而复杂,轻声说:“这些欠条,是你母亲和我们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她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像我们一样,她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朱海清望着李运昌,心中波澜起伏。他从未想过,母亲所背负的责任竟如此沉重。这些秘密,直到母亲去世后,他才真正知晓。 “李伯伯,我明白了,谢谢您告诉我这些。”朱海清的声音哽咽,他抬头看着老人,眼中不再有疑问,只有对母亲的无比敬仰与自豪。 那一刻,朱海清意识到,母亲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她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更在于她从不索取、不求回报的精神。她为国家和民族默默奉献了一生,而这些,正是朱海清从母亲那里继承的精神财富,也将成为他未来不断前行的动力。 (信息来源:旅居找周敖 2025年02月15日《河北一农民正在地里干活, 村长突然跑来: 快回去, 你家来了大官》)
1988年,一位农民正在地里干农活,村长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急切地说道:“
小娅说知识
2025-02-20 16:58:42
0
阅读:1166
用户61xxx26
既然这样那还留着那些欠条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