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个禁用DeepSeek国家诞生:技术竞争背后的国际博弈
中国AI崛起引发全球震动
2025年初,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凭借其“高性能+低成本”的突破性优势,迅速在全球AI领域掀起巨浪。该模型的训练成本仅为ChatGPT的1/20,且在无需高算力GPU支持的情况下实现了技术突破,直接挑战了以英伟达、OpenAI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这一成就不仅让美西方国家感到威胁,更意外地引发了亚洲首个国家——韩国——的全面禁用行动。
韩国禁令:从政府到民间的全面封锁
2月15日起,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以“隐私安全风险”为由,暂停DeepSeek在韩国应用市场的下载服务,并要求现有用户删除相关应用。韩国政府进一步扩大禁令范围,从学校、企业到政府部门,均被禁止使用DeepSeek,甚至普通用户也被限制下载。此举使韩国成为继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之后,亚洲首个对中国AI技术采取强硬抵制的国家。
禁用背后的双重动因
1. 技术竞争与“自尊心危机”:韩国长期自诩为亚洲科技强国,但在AI领域始终缺乏突破性成果。中国在美方限制高端AI芯片出口的背景下仍实现技术飞跃,令韩国深感挫败。韩国试图通过封锁DeepSeek来掩盖其技术短板,维护本土AI产业的“面子”。
2. 政治压力与生态焦虑:韩国作为美国盟友,在科技政策上紧随西方步伐。此外,DeepSeek采用免费开源模式,可能加速其生态扩张,威胁韩国本土AI企业的市场地位。韩国担忧成为DeepSeek全球布局的“跳板”,因而选择全面封杀。
中方的回应与国际舆论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并指出韩国的禁令缺乏实证依据,本质上是“泛安全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与此同时,DeepSeek的开源策略赢得了全球开发者的支持,包括英伟达、亚马逊、微软等国际巨头已宣布接入其服务,凸显技术合作与封闭抵制的鲜明对比。
技术霸权与全球化的矛盾
韩国与欧美国家的禁令暴露了技术竞争中的“零和思维”。封锁政策虽能短期内保护本土产业,却违背了AI技术开源协作的发展趋势。正如DeepSeek团队所言:“行业停滞不前,企业又如何进步?”。反观中国,通过开放生态推动全球AI进步的策略,已在国际舆论中赢得更多认同。
未来展望:开放与合作仍是主流
尽管遭遇多国抵制,DeepSeek的全球下载量仍持续攀升,其技术领先性已获市场验证。历史经验表明,从华为到大疆,中国科技企业屡次突破封锁实现逆袭。此次韩国的禁令或许会成为DeepSeek进一步优化技术、拓展市场的契机。在全球化的今天,唯有摒弃狭隘的竞争思维,才能实现AI技术的真正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