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国为了证实时间是否存在,让一名女性在封闭的地下洞穴内,生活210天,结果三个月后工作人员发现她双眼呆滞,面容憔悴的坐在角落里…… 现代社会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依赖钟表和日历来感知时间的流逝。然而当我们回溯到远古时代,在没有任何时间计量工具的情况下,人类究竟是如何认知时间的存在? 这个问题困扰着科学界多年,直到198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决定展开一项前所未有的实验。这项实验不仅要探索时间的本质,更要为未来的太空探索积累宝贵的数据。 在意大利著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博士蒙塔尔比尼的参与下,这项实验的构想逐渐成型。研究团队认为,通过让志愿者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中生活,可以观察人类在失去时间参照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经过严格的筛选,一位名叫斯蒂芬妮·弗利尼的27岁意大利室内设计师成为了这项实验的最终人选。 在实验开始前,研究团队对弗利尼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全面评估。 专家组还为弗利尼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前培训计划。从基础生存技能到紧急情况处理,每个环节都做了充分准备。 这项实验计划持续210天,这个时长的设定是经过考虑的。研究团队认为这个时间足够观察到人体生理节律的显著变化。 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弗利尼接受了最后一轮心理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她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这让研究团队对实验的顺利进行充满信心。 1989年1月13日,弗利尼正式进入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地下实验室。这个距离地面30英尺的实验场所将成为她未来几个月的生活空间。 实验室是一个面积为22.57平方米的恒温房间,设计团队为其配备了完善的生活设施。房间内安装了三盏灯用于基本照明,没有任何可以显示时间的设备。 研究团队在设计实验环境时格外注重细节,确保弗利尼无法通过任何方式感知外界的时间变化。房间内虽然有一台电脑屏幕用于必要的交流,但系统被特别设置为不显示时间信息。 为了让弗利尼能够正常生活,房间里配备了充足的食物、饮用水和日常用品。同时还准备了书籍、吉他等娱乐设施,让她能够打发独处的时光。 在实验初期,弗利尼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她制定了规律的作息计划,每天保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白天,她会通过阅读、做健美操、练习柔道等方式来保持身心健康。房间里的电脑游戏和吉他也成为她消遣时间的重要工具。 然而到了第六周,实验记录显示弗利尼的生活节奏开始出现异常。她的清醒时间逐渐延长,有时能持续保持32小时不睡觉。 更令研究人员担忧的是,当弗利尼终于入睡时,往往会一睡就是将近24小时。当研究团队通过通讯设备询问她的睡眠时长时,她的回答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 到了实验的第三个月,情况进一步恶化。弗利尼的作息完全失去了规律,有时只睡2小时就醒来,有时却能连续睡眠48小时。 她不再按照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和运动,饮食习惯也变得紊乱。研究人员通过监控发现,她的精神状态开始出现明显的低迷迹象。 当实验进行到第120天时,观察记录显示弗利尼的行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她开始出现长时间对着墙角发呆的异常行为。 通过监控设备,研究人员注意到她的面部表情变得呆滞,与外界的交流频率也大幅降低。有时她能维持同一个姿势静坐数小时之久。 这种反常的状态持续了10天后,研究团队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确保弗利尼的生命安全,他们决定提前终止实验。 在实验进行到第130天时,研究人员闯入实验室,将弗利尼紧急转移到地面。这个原本计划持续210天的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人类对时间感知的脆弱性。 当研究人员将弗利尼从地下实验室救出时,她的身体状况令所有人震惊。经过130天与时间隔绝的生活,这位年轻的意大利设计师体重骤减了7.7公斤。 医疗团队对弗利尼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身体机能出现了多项异常。她的免疫系统功能明显下降,肌肉力量减弱,骨骼中的钙含量也低于正常水平。 更令医生担忧的是,弗利尼的生理周期完全消失,这表明她的内分泌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干扰。这种现象在医学史上极为罕见,引起了研究团队的高度重视。 奇怪的是,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弗利尼的专注力反而出现了显著提升。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长期处于不受干扰的环境有关。 这项实验虽然未能完整进行210天,但它提供的数据对科学界具有重大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生理机能与时间感知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没有了时间的参照,人体内部的生物钟系统会逐渐失调。这种失调不仅影响睡眠和饮食规律,还会导致整个身体系统的紊乱。 对于未来的太空探索而言,这项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宇航员在太空中同样面临着生物钟紊乱的风险,如何维持正常的时间感知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NASA的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发新的技术和方法,试图帮助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保持正常的生理节律。这包括模拟日光变化的照明系统和特殊的作息管理程序。
凌晨三点,中国航天干了件让全球卫星都喊"666"的大事!实践25号卫星在3.6万
【226评论】【2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