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场上,20岁小战士被炸伤,眼看敌人正冲过来。他丢下枪,匍匐爬去

如梦菲记 2025-02-19 18:24:33

1985年,老山战场上,20岁小战士被炸伤,眼看敌人正冲过来。他丢下枪,匍匐爬去拿起电话,大喊4个字。电话那头,排长听到这四个字瞬间泪流满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老山战场上,一位名叫韦昌进的20岁小战士,在生死一线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韦昌进和他的战友们被赋予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守卫老山战场上的一个无名高地,6号哨位,这个哨位虽然不起眼,却对于敌军的进攻路线至关重要,韦昌进和战友们就这样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用简陋的石堆和稀疏的绿植搭建起了他们的"堡垒"。   日复一日,他们在狭小的掩体中轮流值守,清水和压缩饼干成了他们的主食,炎炎烈日下,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但他们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这份坚守,源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   然而战争的残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个清晨,当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敌军的炮火就如暴雨般倾泻而下,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整个哨位仿佛陷入了地狱的烈焰之中。   就在这时一块弹片击中了韦昌进的左脸,鲜血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剧烈的疼痛如潮水般涌来,几乎令他失去意识,但是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守卫阵地的重任,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退缩。   强忍着伤痛,韦昌进艰难地向掩体的深处爬去,每一次移动都像是一场与死神的搏斗,血液和汗水交织,浸透了他的军装,终于他到达了目的地——那台破旧的军用电话机前。   颤抖的手握住话筒,韦昌进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电话那头的排长吼出了四个字:"向我开炮!"这短短的四个字,承载了他对胜利的渴望,对战友的责任,对祖国的忠诚。   电话那头排长听到这四个字,瞬间泪流满面,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炮火将会落在韦昌进所在的哨位上,而他很可能再也无法活着回来,但是排长也明白,这是为了守住阵地,为了胜利,必须做出的艰难决定。   就这样在韦昌进的指引下,一轮轮炮弹落在了哨位周围,阻断了敌军的进攻,硝烟散尽,6号哨位虽然满目疮痍,但却屹立不倒,而韦昌进,也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就是韦昌进的故事——一个20岁的小战士,在生死一线间,做出了令人动容的选择,他用自己的鲜血,诠释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国,他,无愧于"英雄"二字。   当韦昌进再次睁开眼睛时,映入眼帘的是医院洁白的天花板,伴随着药水的气味,他感受到了身体各处传来的阵阵痛楚,然而这些痛楚与他内心的满足感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   经过数月的治疗,韦昌进的伤情终于稳定下来,但是,战争留给他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行走。   但是这些苦难并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在病床上,韦昌进一遍遍地回忆着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想起了那些与他并肩作战,却永远倒下的战友们,他们的面容,他们的笑声,如影片般在他脑海中回放。   "我活下来了,但他们呢?"韦昌进常常这样问自己,那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停留在了那个炎热的夏日,停留在了那个无名的高地上,而他却要代替他们,继续走完这一生的路。   出院后韦昌进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些逝去的战友,那些还在战斗的兄弟,都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韦昌进克服了身体的障碍,重新回到了部队,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官,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新的战士们,继承着老一辈的精神,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岁月如梭转眼间,韦昌进已经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但是,每当有人提起他的功绩时,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祖国钢铁长城上的一块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在韦昌进的心中,那些年轻时撕心裂肺的呐喊,那些战火中无悔的坚守,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明白,自己的一生,都将献给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八一勋章”获得者、战斗英雄韦昌进——坚守阵地岂止在战场》

0 阅读:6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