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清退潮”:重塑留学生教育生态
步入2025年,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清退行动正持续发酵,范围不断扩大。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纷纷加入,连同此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北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高校毅然向不合理的留学生现状“说不”。这场愈演愈烈的“清退潮”,实则是对过往留学生政策中诸多积弊的深刻反思与有力纠正。
清退留学生的背后,根源在于不公正、不合理与不守规矩现象的泛滥。在录取环节,诸多国内大学对留学生的标准堪称“宽松”得令人咋舌。与国内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相比,留学生往往仅凭相对简易的申请流程与低门槛的学业要求便能轻松入学,这种天壤之别的录取条件,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让国内学子深感不公。
而在待遇方面,不合理之处更是凸显。国内高校为留学生提供的优厚条件令人惊叹。住宿条件远超国内学生,宽敞明亮的宿舍、齐全的生活设施,形成鲜明对比。每月发放的高额留学补贴,对部分留学生而言,不仅足以维持优渥生活,甚至能支撑其周游世界。这笔本可投入国内教育资源优化、助力本土学生成长的资金,却被大量用于留学生的“福利供给”,在资源分配上无疑是一种失衡。
不守规矩的乱象也屡见不鲜。部分留学生行为失范,其恶劣行径经网络传播,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同时,学习态度不端问题突出,“查无此人”的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本该一两年完成的学业,却拖沓至四五年仍未结业,严重浪费教育资源,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留学生政策,一度沦为被国人诟病的焦点。随着中国高校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大学的水准与含金量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为维护自身形象与声誉,更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越来越多高校开启对留学生问题的深度治理,这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毕竟,投入大量经济与教育资源,绝非为了让部分来自亚非拉等地区的留学生在中国享受特权、游山玩水。
以西安为例,这座在高等教育领域举足轻重的城市,积极投身其中。2024年4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宣布清退留学生,取消巨额补贴,并对英语主科地位进行调整。紧随其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加入清退行列。不难预见,在2025年,将有更多西安高校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留学生教育生态的重塑。
在这场高校变革中,各院校正逐步厘清“教学生”与“养闲人”的界限,以实际行动表明立场,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合理、高效的教育环境,让教育资源真正服务于有追求、有能力的求学者,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用户18xxx89
好,早就该这样了
漫步者,望穿秋水,隔壁王哥
终于不做狗校做人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