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的鬼屯炮台易守难攻,我军连续进攻两天都没攻下,危急关头一位老工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爬到炮台顶部,全歼500多敌军。 1979年,越南的边境挑衅已变得不再隐蔽。谁能想到,在那样一个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志兄弟”关系下,越南的背弃让人愤慨。 中越关系,从抗法时期的铁肩担道义,到抗美时期的手足情深,再到1975年越南统一后逐步转向苏联,那种从盟友到敌人、从亲密到敌视的变化,竟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令人生厌。 那时的越南,刚刚经历过“越南战争”的胜利,信心十足。 仿佛觉得,凭借刚刚击败美国的胜利,天下再无敌手。 与苏联结成的紧密同盟,让越南的军力和态度都变得无所畏惧,甚至敢于在中国边境上挑衅。 最初,越南的挑衅并不显得那么明显。边境上,偶尔发生冲突,越军无端袭击中国边民。 同时在国内疯狂排华,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 从1975年到1978年12月底,20多万华侨被越南驱逐出境。 而此时中国的态度依然是“忍耐”。中国方面反复强调:“和越南的争端应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 然而,越南似乎根本不把中国的忍让当回事,反而肆意扩张边界冲突的范围,甚至越来越频繁地在中国边境挑起事端。 1979年1月,邓公访问美国,并在华盛顿表示:“对于越南,恐怕任何方式都不会有效,只有‘教训’。” 这句话成为了战争爆发的前奏。 战争的爆发,实际是在中国政府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在敌军不断侵扰、甚至公开威胁中国边境的情况下,持续的忍让只会让越南越来越无所畏惧,甚至会误认为中国是软弱的、不值得尊重的邻国。 2月17日,解放军以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为主力,开始向越南北部地区发起猛烈攻势。 越南的第一线边防部队被中国军队迅速压制。 但是在攻克同登时,越军却依靠“鬼屯炮台”始终负隅顽抗。 同登,地势险要,四面环山,山间崎岖的道路让它成为了通往谅山的门户。 越军为了稳固这道门户,将大量兵力驻守在此,并在平顶山建立了号称“鬼屯炮台”的坚固防线。 这座炮台成为了中国军队进攻的最大难题,也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冲突点。 鬼屯炮台,是一座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炮台,位于平顶山的同登车站南侧。 整个炮台被精心设计为三层结构,宽达100米,长300米,而露出地面的两层楼就高达5-6米。 炮台内不仅有1个可供射击的瞭望台,还有300多个射孔,足以抵御常规炮弹的攻击。 当解放军的炮弹开始在鬼屯炮台周围响起时,越军并没有显露出任何退缩的迹象,反而更加坚信,这座“钢铁堡垒”无可摧毁。 越军甚至向中国军队发出了挑衅:“当年日军打了45天都没打下来,中国军队是无能为力了!” 解放军在这座炮台前硬碰硬地进攻了两天,尽管投入了大量炮火,甚至使用了122毫米的重型火炮,但鬼屯炮台依然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解放军的进攻始终受阻。 炮台的坚固性让我军总结教训。许世友将军在听取会议报告后当即做出新的作战指示。 与此同时,广西凭祥发电厂职工何国安得知了解放军攻打“法国炮台”受阻的消息后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给部队带路。 他早年跟随父亲逃难同登时,曾被法军抓去修筑炮台,深知其中的结构和弱点。 在何国安的帮助下,解放军迅速改变了战术,通过精确的攻击成功突破了鬼屯炮台的防线。 500多越军被迅速消灭,鬼屯炮台彻底失守。 何国安因其卓越的贡献,被授予了“一等功”,并荣获“支前模范”的称号。 参考信源:难忘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全纪实 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蔡子衡 2014-08-12
1979年,谅山前线指挥部内,电话听筒里传来许世友将军的怒吼:“赶紧释放越军战俘
【15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