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男子查出肝癌中晚期,却放弃更好的治疗机会,把10几万积蓄用来为村民修路。积

绮南爱历史 2025-02-10 21:09:39

广西一男子查出肝癌中晚期,却放弃更好的治疗机会,把10几万积蓄用来为村民修路。积蓄用完了,他就带着儿子向村民借钱,并立下保证:就算我死了,我儿子也给你们还钱…… 2014年的一个冬日清晨,广西永福县龙溪村小江屯的山间寒风刺骨。 黄元峰躺在一张旧折叠椅上,盖着一条棉被,手里拿着对讲机,眼睛紧盯着山坡上的挖掘机。 他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镇定自若的指挥着修建工作。 从动工开始,黄元峰就想着,这路修不通,村里人连基本的正常出行都成问题,又怎么能改善村民的生活呢。 几位村民围在工地边,忍不住小声议论:“黄元峰这人,真是倔得很!自己都病成这样了,还惦记着修路。” 黄元峰的执着源于十多年前的一句承诺。 龙溪村小江屯地处偏远,四周被大山包围,村民进出只能靠一条崎岖的山路。 每逢下雨,山路泥泞不堪,有人背着米袋摔了几次才到家。 “村里的日子不能总这么苦下去,我一定要修条好路!”那是黄元峰年轻时的誓言。 可惜,生活的重担让这句承诺搁浅了十多年。 直到2014年,他被确诊为肝癌中晚期,医生建议他住院化疗,但他却摇摇头,在他心里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为家乡修路,改善村民生活。 修路不是小事,特别是小江屯这种地势复杂的山区。从决定修路到启动工程,黄元峰硬是靠一副病体挨家挨户去借钱。 他把积攒下来的17万元全部投入修路,剩下的8万元,他带着儿子挨家挨户去敲门。 有村民劝他:“你这钱不如拿去治病,修路的事慢慢来。” 他摆摆手:“我的命已经是定数,但这条路,是给村里人的路。” 为了让这条公路更快的投入使用,黄元峰每天都在工地上盯着。 即使病情恶化,他也躺在椅子上用对讲机指挥施工。 山里的冬天寒风刺骨,常常一天下来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 黄元峰的行为感动了家人和村民。他的儿子冯章斌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村里陪父亲修路。 女儿黄通慧甚至休学,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干活。 村民渐渐感受到了黄元峰的决心,主动来帮忙:“黄元峰啊,你这路修得对得起村里人!” 更让人动容的是黄元峰对村民的承诺。他曾郑重其事地说:“如果哪天我走了,这些借的钱,我儿子替我还。” 2015年底,4公里长的“凿山路”终于修通。村民们拍手欢呼,有人感慨:黄元峰太伟大了。 黄元峰站在路口,看着蜿蜒而上的水泥路,笑着说:“人生很短暂,我能为家乡、为这个社会做点善事就不枉来这个世界走一趟。” 可就在路修通不久后,黄元峰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在2015年去世。 黄元峰的故事不是一条路的结束,而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他用生命凿出的这条山路,连接的不只是小江屯到外界的交通,更是人心之间的桥梁。 他的坚持、付出和无私奉献,让这条路不仅承载了村民的希望,也铭刻了一个普通人对家乡的深情。 黄元峰虽已离去,但他的名字和这条路一起,永远留在了小江屯的山水之间。 参考信源:为了十几年前一句承诺,今生躺着也要把路修好 新华网广西频道 2015-03-04

0 阅读:660

猜你喜欢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