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撞机身亡后,与他有关的三个女人的反应,1931年,徐志摩在参加林徽因讲座的路上,因为飞机撞山而亡。 1931年11月19日的济南,天气异常恶劣。浓重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山区,能见度极低,这样的天气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民用航空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上午8点整,一架由南京飞往北平的中国航空公司邮政专机起飞。这架飞机除了承载邮件外,还搭载了包括徐志摩在内的几位乘客。 当飞机飞至济南上空时,已经完全陷入了灰白色的浓雾中。飞行员在这种恶劣天气下,难以判断准确的飞行高度和方位。 飞机最终与济南南部的一座山峰相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撞击的瞬间,机身立即起火,浓烟伴随着火光冲天而起。 事故发生后,当地居民和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可惜为时已晚,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就包括年仅35岁的诗人徐志摩。 这个噩耗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三个不同的城市激起了涟漪。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这个消息。 在北京,林徽因正在为下午的演讲会做准备。前一天,她收到了徐志摩从南京发来的电报,说他会准时参加她的演讲会。 演讲会的时间定在下午三点,林徽因特意安排了梁思成去南苑机场接机。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半,机场方面始终没有这架航班的任何消息。 与此同时,在上海,陆小曼的家中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送信人手持电报,脸色凝重地站在门口。 在杭州,张幼仪收到这份电报时正值凌晨时分。作为徐志摩的前妻,她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即开始联系徐家在济南的亲友。 事故调查表明,这次空难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气象条件极其恶劣。浓雾严重影响了飞行员的视线,再加上当时的飞机没有先进的导航设备。 在1931年的中国,民用航空事业才刚刚起步。飞机事故频发,安全系数远不如火车。徐志摩此前就常常搭乘航空公司的免费航班,这种做法曾多次被亲友劝阻。 在徐志摩离世后,三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女性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诗人的追思。这种追思不仅体现在感情上,更体现在她们的实际行动中。 作为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展现出了非凡的担当精神。她在接到噩耗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着手处理各项后事。 张幼仪首先委托自己的八弟,带着她与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铠赶赴济南处理遗体事宜。她同时还要向徐家父母通报这个不幸的消息,并安排相关的丧葬事宜。 在处理丧葬事务时,张幼仪表现出了极大的周到和理智。她请中国银行为徐志摩举办了正式的公祭仪式,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各方的感受。 陆小曼作为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纪念她的丈夫。在最初的悲痛之后,她开始着手整理徐志摩的遗作。 这项工作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陆小曼独自完成了八卷本的作品汇编。她将徐志摩散落各处的诗作、文章、日记等作品进行系统整理。 陆小曼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她不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社交活动,而是专注于整理和出版徐志摩的作品。 林徽因则以一种更加内敛的方式表达着她的哀思。她将飞机失事现场的一块残片收藏起来,一直带在身边。 作为一位才女,林徽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着对徐志摩的缅怀。她创作的《别丢掉》一诗,展现了她对这段深厚友谊的珍视。 在处理与梁思成的关系上,林徽因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她既保持着对徐志摩的缅怀,又不影响与丈夫之间的感情。 徐志摩去世后,他的文学遗产成为了三位女性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些作品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在她们的努力下逐步完成。 1969年,在张幼仪的出资支持下,《徐志摩全集》正式出版。这部全集的出版,标志着徐志摩的作品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收录。 陆小曼在整理作品期间,发现了大量未曾发表的手稿。她将这些手稿进行分类整理,并陆续出版了《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作品集。 这些作品的出版过程并不顺利,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出版条件都存在诸多限制。但三位女性仍然坚持不懈地推进着这项工作。 在守护徐志摩文学遗产的过程中,三位女性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张幼仪不仅持续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还在经济上资助陆小曼。 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陆小曼晚年,体现了张幼仪的宽厚胸襟。她的这种行为,超越了一般人对原配与续弦关系的认知。 1955年,一个重要的和解时刻出现了。身患重病的林徽因提出想见张幼仪和徐积铠。 这次会面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和解,也是对过往恩怨的一次释怀。
徐志摩撞机身亡后,与他有关的三个女人的反应,1931年,徐志摩在参加林徽因讲座的
历史有小狼
2025-02-18 18:39:19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