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0年,武则天派人闯进儿子李贤宫中,事发突然,李贤来不及思考,就被控制住。接着侍卫便从东宫的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看到这,李贤自知无力回天,瘫软坐地。 在陕西省乾县,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李治与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乾陵,是历史的见证之一。离乾陵东南三公里,有一座陪葬墓,它埋葬的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子——李贤,亦即历史上悲剧色彩浓厚的章怀太子。 李贤,天资聪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年少时,他便受到了父亲唐高宗的宠爱和推崇。父母的宠爱使得李贤很早便成为了唐朝的太子,理应继承帝位。 但是,命运的巨轮却将他带向了与母亲武则天之间的深刻裂痕。武则天作为一位政治手腕极强的女性,逐渐在宫廷中建立起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她的权力欲望也日益强烈。 在李贤成为太子后,宫中的风云变幻不断。武则天身边有一位术士明崇俨,他向武则天表示,李贤并不适合继承帝位,反而是她的第三子李显更为适合。 更有谣言四起,指李贤并非武则天所生,而是高宗与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这些言论让李贤愈加感到不安,他与母亲之间的裂痕越发加深。武则天对此产生了疑虑,开始怀疑李贤可能有谋反之心。 明崇俨的死,加剧了李贤的恐惧。武则天认为,明崇俨之死可能与李贤有关,遂加大了对其的怀疑。尽管李贤的父亲高宗对儿子李贤心存宽恕,但武则天仍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李贤已经有了叛逆之心。 公元680年,一场急风骤雨般的变故,打破了大唐王朝看似平静的表面。武则天,这位权势滔天的皇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野心,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李贤下手了。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李贤正在东宫休息,忽然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队全副武装的侍卫已经冲进宫中,将他团团围住。 慌乱之中,李贤被牢牢控制,束手无策。 侍卫在东宫四处搜查,很快就有了重大发现。只见他们从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件铠甲,森然排列,数量之多,不禁让人心惊。这些铠甲从何而来?意欲何为?种种疑问萦绕在所有人心头。 面对这一切,李贤脸色惨白,浑身瘫软,跌坐在地上,似乎已预见到了自己的悲惨结局。昔日身为太子,高高在上,万人之上。如今却沦落至此,真可谓世事难料。 武则天趁势而上,力主严惩李贤,以儆效尤。在母后的逼迫下,李治最终还是下令废除了李贤的太子之位,将他贬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城外。 流放的日子,对李贤来说无异于凌迟。三年后,他被遣送到偏远荒凉的巴州,从锦衣玉食的东宫,沦落到了饥寒交迫的穷乡僻壤。朝廷只给了几件单薄的衣衫,在那刺骨的寒风中,李贤一家人显得是那么的悲惨无助。 而这一切,武则天却置若罔闻。她下令让李贤立即启程,不得有丝毫耽搁。若非三子李显苦苦哀求,好言相劝,武后恐怕连御寒的衣物都不会赏赐分毫。隔绝亲情、斩断羁绊,这就是武则天给儿子的"母爱"。 时间继续流逝,天命难违。公元684年,皇帝李治驾崩,李显顺理成章地继位为帝。然而,这个新皇帝却并不能掌控大权,因为武则天牢牢地把持着朝政。 很快,李显暴露出了叛逆的本性,试图挣脱母后的束缚。但武则天岂是那么好对付的?她当机立断,废黜李显,另立幼子李旦为傀儡皇帝。至此,武则天的权势达到了顶点,她是名副其实的"女皇"了。 然而,心高气傲的武后并没有就此止步。流落在外的李贤,依然是她心中难以释怀的隐患。毕竟,这个儿子在朝中还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说不准哪天就会反咬一口,对武则天的统治构成威胁。 于是,武则天派出心腹丘神绩,前往巴州对李贤的住所进行搜查,彻底斩草除根。而李贤呢?他知道大势已去,母后的打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绝望之中,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太子,选择了自我了断,用自己的生命,结束了这场悲剧。 李贤的死给唐朝政坛带来了更大的震动。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虽表面上表现出哀痛,却在处理政务上并未因亲子之情而有所软化。事后,武则天为死去的李贤恢复了名誉,将丘神勣重新启用,实则暴露出她对儿子命运的冷酷无情。 然而,李贤的悲剧并没有就此被遗忘。在神龙政变后,李显复辟,开始悼念早逝的二弟。李显下令将李贤的遗体从巴州迎回,安葬于乾陵旁,并为他恢复了太子身份。 李贤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追悼,唐睿宗李旦也为他追谥“章怀太子”,并将其陪葬在乾陵。这一举动或许表达了李显对母亲武则天的反感,也彰显了他对李贤命运的深切同情。 尽管历史长河中,许多真相已经模糊,李贤究竟是否真如宫中流言所言,并非武则天所生,至今无法考证。但他作为唐朝最有才华的王子之一,却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母亲的冷酷,都让人不禁唏嘘。
695年,武则天下令处死其面首薛怀义。当薛怀义被带上刑场时,他不甘心地质问武则天
【45评论】【2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