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鹰派代表人物”艾跃进,开口就是,必须灭掉日本,一生都在教书育人,就算在生命

如梦菲记 2025-02-18 15:24:19

“中国鹰派代表人物”艾跃进,开口就是,必须灭掉日本,一生都在教书育人,就算在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工作,但却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曾几何时,南开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同学们,中华民族强大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小日本!"这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而说这番话的,正是南开大学著名教授艾跃进,他以鹰派言论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鹰派代表人物",一生都奋战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线。   艾跃进1958年生于黑龙江,自幼耳濡目染父亲的爱国思想,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可惜好景不长,文革期间,父亲被错划为"右倾分子",备受迫害,含冤去世,年仅12岁的艾跃进,内心煎熬却不失信念,发誓要通过学习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   1978年艾跃进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数学所攻读硕士学位,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为期两年的硕士学习即将结束时,母校却向他发出了留校任教的邀请,希望他能为南开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艾跃进深知,数学虽是他的所学专业,但远不足以实现他"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放弃数学教学,转而投身军事理论研究。   然而彼时的南开大学并没有军事学学科,众人对艾跃进的决定颇有微词,认为他是"胸无点墨""异想天开",但艾跃进铁了心要干一番事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四处奔走,力争军事学科的成立,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南开大学终于批准成立了军事教研室,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艾跃进也因此成为南开大学军事教研室的首任主任。   然而作为一名文科出身的数学老师,艾跃进对军事学可谓是一窍不通,他该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呢?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军事著作,向相关专家请教,很快就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但理论归理论,军事课程枯燥乏味的天性却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为了吸引学生,艾跃进别出心裁,他上课时绘声绘色地讲述战争故事,分析其中的兵法谋略;课后他还常带学生参观军史馆,游览战役遗址,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艾跃进的军事理论课很快就在南开校园里声名鹊起,他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一跃成为南开大学的明星教授。   然而在倾囊相授的背后,艾跃进对学生们的爱国教育却从未松懈,他常对学生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绝不能忘记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每当提及日本的军国主义,他都会义愤填膺,痛斥其猖狂罪行。   在艾跃进眼中,日本虽然战败投降,但他们的军国主义思想却根深蒂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德国不同,日本战后从未真正反省,更没有向中国人民道歉,靖国神社的存在,右翼分子的活跃,无不表明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为了让学生们铭记历史,铭记国仇家恨,艾跃进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前往平型关、台儿庄等抗战遗址参观学习,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艾跃进用他的满腔热忱和精湛学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优秀学子,然而,在教学之余,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学术理想,为了给军事人才培养开辟新的途径,他废寝忘食地研究,终于在2006年,创立了全国首个非军事院校的军事学硕士点,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艾跃进常说:"尊严不在于吹嘘自己有多牛,而在于我们有多强大的实力,"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即便是到了晚年身患重病,他也不忘初心迎难而上。   2015年艾跃进被确诊罹患胃癌,面对病魔的侵袭,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直面挑战,手术后他对医生说:"就算切除四分之三的胃,我也要坚持站在讲台上,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   病床前艾跃进瘦骨嶙峋,语气却依旧铿锵有力,他对身边的学生说:"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宁愿站着死在讲台上,也不愿躺在床上等死!"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艾跃进依然牵挂着他的学生,他强忍病痛,主持了最后一次学生党员入党宣誓仪式,鼓舞大家"听党话、跟党走",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2016年4月,艾跃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从未走远,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爱国",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坚守",他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将秉承艾公的遗志,把爱国奋斗的精神代代相传。   以大义为己任,以强军为己志,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紧相连,这就是艾跃进的选择,也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选择,在艾跃进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看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决心与勇气。 信息来源:安徽工程大学读委会2023-12-20《大义先生——艾跃进》

0 阅读:27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