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知青林小兰难产,一个孤寡老人救了她的命,10年后知青返城,她做了一个

如梦菲记 2025-02-18 11:24:20

1970年,知青林小兰难产,一个孤寡老人救了她的命,10年后知青返城,她做了一个特殊的决定,感动了许多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秋,风华正茂的林小兰告别繁华的上海,只身一人来到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 在务农之余,林小兰认识了一位同在上海长大的知青姚祚唐,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很快就情定终身,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村民们都为他们高兴,纷纷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姚祚唐分到了村里的一间土坯房,和林小兰开始了甜蜜的二人世界,邻居李金花阿姨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丈夫早逝,儿子又不幸去世,孤苦伶仃过着清贫的生活,林小兰夫妇搬来后,老人家对他们格外亲切。   她经常携带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提着一篮子土鸡蛋,敲开林小兰家的门,笑呵呵地说:"小兰啊,来尝尝阿姨的手艺,这些菜啊,可都是我精心种的,吃了身体倍儿棒!"   就这样在李阿姨的悉心照料下,小两口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感情也与日俱增,林小兰常常感慨,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小山村里,能遇到李阿姨这样的好心人,实在是三生有幸。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林小兰已经来到山村一年有余,这一年,她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收获了大片金黄的麦穗,用朴实的真心,收获了村民们的友谊和赞誉,而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林小兰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得知林小兰怀孕的消息,李阿姨比谁都高兴,她马上找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底子酒,又托儿子从县城买来补品,天天变着法地给林小兰做好吃的,林小兰被李阿姨的热情感动得无以复加。   然而好景不长,噩耗突然传来,1970年盛夏,林小兰预产期将至,突然在一个午夜感到腹痛难忍,姚祚唐慌忙跑来跑去,找来村里的接生婆,可是接生婆也束手无策,只得干着急。   李阿姨见状,二话不说披上蓑衣,冒着瓢泼大雨去了十里外的山村,硬是把那里有名的老接生婆请了回来,那一夜,林小兰产床上血流不止,几度昏厥,老接生婆和李阿姨一起,为她接生,直到天明。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林小兰的产房,昏迷了一夜的她终于悠悠转醒,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满脸疲惫却欣慰的李阿姨和老接生婆,她这才明白,多亏了这两位恩人不眠不休的帮助,自己和孩子才捡回了一条命。   姚祚唐早已泪流满面,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林小兰虚弱地朝他一笑,目光转向襁褓中的婴儿,欣慰地叹了口气,这一刻,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踏实。   从那以后,林小兰的身体一天天恢复了,李阿姨像照顾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帮他们照料起了小宝宝,每天清晨,当小两口还在梦乡中时,李阿姨就会悄悄打开房门,蹑手蹑脚地把孩子抱出去。   孩子在李阿姨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他刚会走路时,李阿姨就牵着他的小手,带他去村子里串门,成了村里人尽皆知的一对儿,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儿,李阿姨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过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往日的知青们陆续返回了城市,林小兰一家也接到了调令,可以带着孩子回上海工作了,这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可林小兰和姚祚唐的心情却十分沉重。   他们舍不得这些年对他们恩重如山的李阿姨,尤其是林小兰,她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命悬一线时,全靠李阿姨跋涉十里去请老接生婆,才捡回了一条命,如今他们就要离开,李阿姨该怎么办呢?   "李妈,您放心,我们回去以后一定接您去上海,咱们还像从前一样生活在一起!"林小兰握着李阿姨的手,泪眼婆娑地说。   李阿姨只是摇摇头,悲伤地说:"你们是上海人,在城里有工作,我一把老骨头了,跟你们去了又能做啥?再说,我这辈子都在这山村里了,哪舍得离开啊……"   林小兰和丈夫下定了决心,他们一定要带李阿姨一起走,夫妻俩来到村委会,恳请村干部网开一面,破例允许李阿姨作为他们的亲属,一同回到上海。   村干部听了他们的请求,都十分感动,多年来,李阿姨对林小兰一家的无私帮助,村里人有目共睹,村委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为他们破一次例,批准李阿姨随林小兰一家返回上海。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李阿姨喜极而泣,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晚年还能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她紧紧拥抱着林小兰夫妇,泪水浸湿了衣襟。   回到上海后,林小兰一家带着李阿姨去了很多地方游玩,外滩、豫园、大世界……李阿姨看到繁华的都市风光,惊叹不已,她打心底里感激林小兰一家的恩情,觉得这辈子值了。   在上海的日子,林小兰把李阿姨奉若亲娘,李阿姨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个家,直到去世前一刻,她还紧紧握着林小兰的手,笑着说:"我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这份跨越血缘的亲情,将永远铭刻在林小兰的心底,成为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岁月流转,物换星移,林小兰一家和李阿姨的故事,成为那个年代最动人的传奇。 信息来源:《知青岁月》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