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舌象,白的跟雪一样,吃再多补阳药也是白搭 今儿给大伙瞧瞧这张舌象图 这舌头白得跟雪似的。很多人一看这舌象,第一反应肯定是阳虚,得补阳!于是各种补阳的药、食疗方一股脑地上,什么金匮肾气丸、鹿茸、羊肉汤,可折腾半天,发现效果甚微,甚至没啥效果,这是为啥呢?难道吃再多补阳药真的是白搭? 从表面看,这舌象确实很符合阳虚的特征。在中医里,阳虚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舌色淡白。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能温暖全身,推动气血运行。要是阳气不足,身体的温煦功能下降,气血运行不畅,舌头就会变得淡白。而且阳虚的人往往还会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小便清长等症状。所以按照这个逻辑,补阳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不能只看表面。仔细观察这张舌象,除了舌色淡白,还有其他细节不容忽视——舌中有明显裂纹,这可能意味着脾虚湿盛。 脾虚了,身体的运化功能就会失常。脾就像一个“运输大队长”,负责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水液转化为营养物质,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要是脾的功能不好,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水湿在体内积聚,舌头就会变得胖大,从而出现裂纹,而且,湿气重会阻碍阳气的运行和布散,就像一团乌云遮住了太阳,即使我们补了阳,阳气也无法顺畅地到达身体各处,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种舌象还有可能存在肝郁的情况。肝气郁结,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肝属木,脾属土,木郁克土,肝脏气机不畅,就会“欺负”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 所以,对于有这种舌象的朋友来说,单纯补阳确实可能效果不佳。关键在于综合调理,既要健脾祛湿,把体内的湿气去除,让阳气有运行的空间;又要疏肝解郁,让肝气顺畅,不再影响脾胃。可以试试用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比如参苓白术散;再配合疏肝理气的方法,像多按揉太冲穴等。
这种舌象,白的跟雪一样,吃再多补阳药也是白搭 今儿给大伙瞧瞧这张舌象图 这舌
李松岩说知识
2025-02-18 11:01:0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