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儿子去年考入复旦之后,一回湘就得跟我这个干爹较劲一下,我自然也是乐此不疲的。孩子嘛,他们注定是展翅高飞的,而我们也毕竟逐渐萎缩,所以在他们还有话跟我们说、还愿意跟我们聊的阶段,就好好配合和享受,能教的就教一点、教不了就引导一点,引导也不行就跟他们学习呗…… 这孩子选题是自媒体时代的开放式舆论自由环境,说这是一个思想、文化、言论的好环境、好窗口、好风向,而我提醒他要更深刻一点去思考类似的社会性现象。当然我也不能直接跟他去讲一些太恶劣丑陋的东西,只能跟他讲一些历史故事,内容如下: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中国是没有思想文化的国教的,法家、道家、儒家轮番登场、各放异彩。这其实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言论自由,因为各种学派都得宣扬自己的思想,所以才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其实就是思想言论不自由了嘛,但是这一定是好还是坏呢?说它坏,它更利于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说它好,它扼杀了思想文化的自由度、固化了阶级通道。 所以记住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要先去思考合理性,而不能急着去定义是非。比如打开言论窗口的事情,咱继续给你往后面说。 儒教被确定为国教之后,朝廷是不是要给它站台?是不是得重用儒家的大师?是不是要给儒家修建道场?是不是要给儒家子弟一些政策优待?所以,儒生成为汉武帝政府的博士(智囊、秘书,不是官,而是学术顾问)、汉武帝又修建儒学最高学府太学、还给儒生们一些直接入仕的名额(大概一年25个)……这其实没事,因为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每年特招20几个低级公务员,这有什么问题呢? 大家这种示范效应出来之后,有权有势有钱的权贵阶级全部嗅到麦芽香了,整个家族整个家族地往儒家扎堆了,于是太学被逼快速扩编,然后特招指标也是如此,因为你朝廷不这么干是不行的。为什么我哥去年太学毕业就当官,我今年考入太学就不行了,我想不通呀,想不通的人多了就会闹事的。所以西汉到霍光时期、汉宣帝时期,每年从太学特招的名额已经到了两三百个了,这问题还是不大。 问题出在哪呢?汉元帝时期,因为汉元帝本身就是一个儒生,他老师是儒学大师嘛,所以就摒弃王霸之道,猛推儒学,当然也有政治需要——儒家和外戚都得很厉害。一直到了王莽那个时候,西汉的太学生已经是动辄几万了。问题来了,西汉能一年解决几万个公务员岗位吗?解决不了,那些挤进太学却得不到工作分配的人是怎么干?要不要大发牢骚、妄议国事? 有些复杂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像王莽这种会玩人设的人是能迅速收割民众智商税的。王莽本身是儒家子弟出身的,因为爹爹早死,所以在他那个显赫家族并不怎么受待见,但这家伙是真能演,时刻按照儒家的教义打造自己的人设,比如他对他的那些叔叔王凤之类的,那比亲儿子还孝顺……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包装,他成了儒教的道德模范、圣子旗面。 确定自己在儒家子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之后,儒家子弟真的是通过制造舆论帮王莽解决了很多政治问题。比如为了让王莽加九锡,人家是几万太学生到首都游街请愿,反正没有王莽这个国家就活不下去了……比如王莽后来篡汉的舆论也是这帮读书人造出来的……反正当时的文化人少,舆论权就是掌握在这帮儒生手里,他们怎么说都行。这个时候,你觉得舆论自由好不好呢?这帮儒生为什么死挺着王莽?因为王莽承诺自己上位后,要大力度解决他们的政策优待问题! 王莽篡汉在中国历史中属于独一无二的政变,因为它其实就是靠舆论搞出来的。 所以,孩子你要慢慢学会理性思考,要记住干爹跟你讲的,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包括权力和自由。没有行使权力的能力和水平的人,你让他掌握了权力,那就是害苦一大帮人嘛。一帮原本没啥认知的事情,你让他去对一些重大事务指指点点,那就是在混淆视听嘛! 你仔细去看看现在的自媒体生态,真的不乱吗?各种造谣生事、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恶俗低劣的文字、视频,这些口子被打开了,还堵得上吗?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是复旦大学毕业天之骄子,结果毕业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然后你一看那些高中都没毕业小姑娘在互联网上扭一扭、跳一跳就日进斗金,你心理还是平衡吗?就算你小子素养比较高,认为那也一种本事,你不去评判他人只想做好自己,然后也被逼做自媒体养家糊口,但是你给这个社会传递的声音是什么呢?是读书有用还是读书没用呢? 请记住,生活是你最好的老师。在你家,你爸和你妈会跟几岁的你商量家庭大事吗?在你们班,你们老师会允许那些冥顽不灵的学生不受任何约束地讨论你们学校的教育制度吗?在你爸的工厂,一个厂长能允许所有基层员工毫无顾忌地吐槽厂里的生产、管理嘛…… 韩寒曾说全面发展就注定全面平庸,同理,全面放开就注定全面失控。 自媒体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比如干爹我今天喝酒喝多了,没屁事到网上去把你骂一顿,你能把我怎么样呢?因为我有言论自由呀,我是替自己发生的自媒体呀!
干儿子去年考入复旦之后,一回湘就得跟我这个干爹较劲一下,我自然也是乐此不疲的。孩
采蓝说历史
2025-02-18 06:14:4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