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阅初中语文课本,看到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这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传记

优雅张家口文史 2025-02-18 00:49:57

最近翻阅初中语文课本,看到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这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戏剧家及散文家茨威格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描写世界著名的大作家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主要是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和对人留下的印象。 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文章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拟物摹状貌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长相外貌,从而表达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个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大作家的崇敬崇拜敬仰景仰之情。文章酣畅淋漓,精彩语句连绵不断。不少人读了他的这篇文章赞不绝口,当做写人外貌的楷模。 不过我对茨威格的这篇写人物外貌的文章却又不同的见解看法,可能有人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对世界级的作家提出不同看法,还敢挑刺,是的,我要给这位世界级的作家挑点刺。 他写人用先抑后扬的表达手这是可以的。但是他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太多太滥了,而且这些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并不恰当不贴切,更谈不上生动形象。 比喻这修辞手法,就是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比喻成为人们熟悉的事物,让人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所生动形象的了解,让人读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可是作者的比喻夸张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运用比喻夸张让人觉得更加不明白不清楚了。 例如文章一开头对他外貌的描写中的比喻夸张,“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皱树皮的黝黑脸膛”“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卷发像泡沫”“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第一个比喻,植被多于空地。用的不错,有点幽默感 第二个比喻把脸庞的皮肤比喻为皱树皮,比较合适贴切。 第三个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树根在地下,很少有人见到,这个违背了比喻使用的规则。这个比喻欠妥。 第四个比喻说卷发像泡沫,这个从视觉上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五个比喻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这个不是多么贴切,热带森林不是人人都见过的,况且把森林和须发放在一个比喻句上,没有视觉形象上的相似之处。 第六个把大胡子比喻为滔滔白浪,也是可以的,但是不是最佳的比喻方式,也就是说喻体还可以换做更加形象的相似的物体。 文章第二段及其后边的比喻夸张就更多了,就不再举例了。 我认为这些比喻夸张有些违背了这种修辞手法的本来功用。有些是滥用有些可以不用,用了也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比喻夸张这种修辞手法,要运用得当得体才好,会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会让你写的人物事物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准确,并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所以我不建议让学生学习模仿茨威格这种描写人物事物的手法,这不是一种好的文风。 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会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就各抒己见吧! 茨威格先生早已经去了天国,我这里没有对他不尊重之意思,只是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还有许多作品,例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群星闪耀时》《象棋的故事》《昨日的世界》等,等有时间我去图书馆借来看看,然后再说道说道。

0 阅读:0
优雅张家口文史

优雅张家口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