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御医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解读中医外治法》)一气周流理论是指人体的一气以中焦

飞翔说健康 2025-02-17 19:28:41

《从乾隆御医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解读中医外治法》)

一气周流理论是指人体的一气以中焦脾胃之气(土气)为核心,变化为木火金水之气并进行周流。它由一个中心点向外延伸出两条螺旋臂,在中心点的周围旋转,形成完整循环,肝心主升,肺肾主降,脾胃斡旋中焦。该理论在人体内分为不同层次,但都是浑然一气,同步周流,并可应用于治疗人体疾病。

一气周流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起源于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的著作《四圣心源》。《四圣心源》有十卷,前三卷(天人解、六气解、脉法解)为理论部分,后七卷为临床部分,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学说主要体现在前三卷中,后七卷为其学说的具体应用。一气周流中的“一气”具有不同的层次,在有些情况下指的是中气,黄元御重视中气,混元一气动而分阴阳,阴阳之间为中气,中气的周流构成了人身生命之本。《四圣心源·天人解》曰:“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又曰:“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

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水、火、木、金为四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中气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上升化为主升之脾土,中气右转下降化为主降之胃土,一升一降形成能量的周流,其升降化生出心、肾、肝、肺,由此形成人身之五行,即五脏。《四圣心源·天人解》曰:“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脾胃中焦之运转如轴,心、肾、肝、肺四脏如轮,中焦脾胃之运转化生出人身五脏之大周流。中气之运转周流亦化生气血,肝藏血,肺藏气,因足太阴脾经己土之气左旋,肾水温升而化肝木,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右转,心火下降而生肺金,故脾胃乃气血之本源,其动力乃中气之周流。

黄元御用一气周流学说解读了人体之病理。阳气之左升,权在脾土,阴气之右降,权在胃土,脾胃之升降,在于中气之运转,中气衰败,则脾土不能上升而清阳不升,水寒不化寒湿发为阳虚,胃土不降而阴气不降,君相二火在上灼伤津液发为阴虚。中气健运则人身之一气周流有序运转,五行不见。如若一气周流之中气之运转失常,则水、木、金、火、土各现其偏性而五行显现。中气不旺则戊己土转运失和,戊土之气不能下降而火不能随金下降,己土之气不能上升则水不能随木上升,是以水中无火而病寒,火中无水而病热,木不能条达而病风,金不能肃降而病燥,水中无火不能生土而土自病湿。五行分离各显其本性而病,责皆在一气周流之失常。

黄元御认为“人体三焦,上焦心肺,下焦脾胃、下焦肾水”都依赖于中气之运转乃气机左升右降之枢纽,,中气推动,又形成了上焦心肺、下焦脾胃肝胆、下焦肾水膀胱,百病之生,即可因为人体三焦之一元,也可因为中气运转失常,百病之治,莫不求乎恢复三焦与中气的正常运转。

浅显的说,人体各脏腑的正常运行,都要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肝气的升发与疏泄,脾的升清,胃的受纳与降浊,心火的下降与肾水的上升等,总因上、中、下三焦的气机正常周流,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一气周流初步成形。

0 阅读:37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