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宵节,哈工大预科班学生孙家栋准备回家时,突然发现食堂有红烧肉,一时嘴

超哥评历史 2025-02-17 19:04:19

1950年元宵节,哈工大预科班学生孙家栋准备回家时,突然发现食堂有红烧肉,一时嘴馋的他,决定吃了红烧肉再回家,不料这碗红烧肉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孙家栋,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甚至从来没有听过,但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孙家栋航天事业的开始,如今看来,也算得上是一件巧合。   1950年的元宵节,当时的孙家栋是哈工大预科班的一名普通学生,此时他正在宿舍里收拾着行李准备回家与家人一起过这个应当家人团圆的节日。   正当他收拾行李的时候,宿舍的门被突然打开,原来是孙家栋的舍友,进门的舍友对孙家栋说道:“家栋,今天元宵节,食堂特地做了红烧肉,要不要一起去尝尝?”   孙家栋听到红烧肉,顿时就动了心,行李也不收拾了,拉着舍友就去来到了食堂。   然而,食堂做了红烧肉的消息传播的太快,此时食堂已经人满为患,队伍都快排出食堂的大门了。没有办法,孙家栋与舍友只好慢慢的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一点点的前进着。   也正是这次在食堂的排队,让孙家栋的一生都发生了转折。   在排队的时候,食堂的广播突然打开,“国家空军进行招兵,请有意向同学携带申请书前往报名处报名!”   食堂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段广播所震撼,毕竟当时我国空军处于起步阶段,空军数量极其稀少,而且要求极为严格,此次竟然会在学校里直接招募,所以大家会感到很震惊。   等到大家愣过神来,不少人开始脱离出队伍,看样子是要去报名。孙家栋也被这段广播激起了心中那当兵的梦想,他对着舍友说道:“我要去报名,你要不要一起?”   说完,没等舍友反应,孙家栋就马不停蹄的跑了出去,生怕落在后面报不上。   报名表交上去后,经过了审查,体检,谈话等一系列的审核和检查,孙家栋成功被空军选中,加入到了我国空军队伍。   来到部队的孙家栋由于各项表现良好,而且作为哈工大预科班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知识储备,都是极为优秀,所以经过部队的研讨后,决定派孙家栋前往苏联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进行深造。   当时的中国空军不论是技术还是装备都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竞争力十分微弱,而空军战斗力低下的结果就是会使得我国的天空安全收到威胁,所以当孙家栋来到苏联后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为了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术,孙家栋每天只睡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以及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其余的时间他全都用来学习知识,废寝忘食,在不断的学习中,孙家栋慢慢的学会了当地的语言,这让他在翻看国外资料,学习国外课程时可以事半功倍。   很快,八年的海外求学生涯就要结束了,孙家栋在这八年期间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学会了足够的航天知识,也给外国人留下了中国勤奋好学的好形象。   孙家栋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苏联为他颁发了的“斯大林金制奖章”。   回到国内的孙家栋作为技术人才,被调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参与导弹卫星的研究工作。一开始,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上有着苏联专家的帮助,但是随着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苏联专家也随之撤离,失去了指导,给研发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面对困境,孙家栋并没有气馁,他开始从自己出发,一步一步的利用起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不断的改版,研发,帮助团队翻译外文资料,自己也是夜以继日的不停工作,办公室里全是他打算草用的稿纸,整个人蓬头垢面,但是研发进程的缓慢推进却让他的目光炯炯有神。   终于,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实验型导弹成功研发。后续在此基础上,又不断进行新型实验,持续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助力。   1970年,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而孙家栋则在整个研发团队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在不断的项目参与过程中,孙家栋不论是经验还是知识储备,都已经十分完善,所以很多重要的航天工程都需要他亲自参与把关。   后来,孙家栋又参与到了“嫦娥工程”,最终也是取得了圆满的结果,成为了我国航天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作为项目总指挥的孙家栋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如今,孙家栋已经头发花白,他的身体已经无法在支持他在一线长期工作,退居后方的孙家栋仍然是我国航天行业中的主心骨。   回顾孙家栋的一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功让他进入到了空军队伍中,而心怀国家的他也没有让国家失望,默默的为国家的航天事业燃烧自己,奉献自己。除了孙家栋,还有许多我们未曾闻名的航天人在默默努力,尽管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在无怨无悔的为我们的国家奉献时,就要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0 阅读:1229
超哥评历史

超哥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