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伟达抛弃的机器人公司SERV,全民分析!
麦哥自由笔记
2025-02-17 18:19:29
近期公布的英伟达13F,显示减持了之前投资的机器人公司Serve Robotics(SERV.US),导致其股价暴跌。
🌟很多小伙伴,开始怀疑:这家机器人配送股,是真潜力还是“烧钱黑洞”?
今天从科普视角拆解SERV的核心业务与风险,带你看懂“机器人送外卖”背后的商业逻辑。
🤖 公司速览:机器人配送的“弄潮儿”
成立背景:2021年从Uber分拆独立,专注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机器人研发,2024年登陆纳斯达克。
核心业务:为餐饮、零售企业提供自动化配送服务,合作方包括沃尔玛、DoorDash等巨头。
技术亮点:搭载AI导航系统,适应复杂路况,单次配送成本较人工降低约40%。
📊 财务表现:高增长与高亏损并存
1. 营收波动:2024年Q3营收22.16万美元,同比下滑64.6%(对比Q2的46.84万)。
2. 亏损扩大:2024年中报净利润-799.62万美元,毛利率长期为负(如Q3毛利-15.57万)。
3. 成本压力:行政费用占比超90%(如Q3销售管理费用828.93万美元),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持续烧钱。
💡 行业机遇:无人配送的星辰大海
市场需求:全球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000亿美元。
政策支持:美国多州放宽自动驾驶路权,旧金山等城市试点机器人配送专用车道。
技术迭代:激光雷达成本下降50%,AI算法精准度提升至98%,推动商业化落地。
⚠️ 风险警示:赛道火热≠稳赚不赔
1. 盈利模式待验证:需突破“订单量—硬件成本—收费定价”的三角矛盾,当前客单价难以覆盖研发投入。
2. 竞争白热化:亚马逊Scout、星舰科技等同赛道玩家加速布局,价格战风险加剧。
3. 政策不确定性:隐私安全、交通法规争议可能延缓商业化进程(如部分社区禁止机器人上路)。
🔮 未来展望:破局关键在哪?
- 技术降本: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现单价约2.5万美元)。
场景拓展:从外卖配送向医药运输、工业仓储等高频刚需领域延伸。
战略合作:绑定电商/零售巨头,以分成模式替代硬件销售,减轻现金流压力。
📝 麦哥小结
SERV代表了物流自动化的前沿趋势,但现阶段更适合作为观察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未来需关注:
1. 季度订单量增长率;
2. 单台机器人日均配送单数;
3. 政策试点城市扩容进度。
(⚠️本文仅作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0
倾听。
不如SOUN
宇轩
都是烫手山芋,趁热赶紧吃两口走人。
mymelodyj
问题是这机器人有啥商业价值,不能上高速不能爬楼梯,只能在人行道上送货,没啥前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