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男子交费2000元,报名四川7日游。车上20名老人孩子来自多地。事先说好不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5-02-17 11:27:34

四川,男子交费2000元,报名四川7日游。车上20名老人孩子来自多地。事先说好不强制消费,不料途中,大巴车却停在无人区,导游要求大家购物消费。外面还下着雪。车子停了20多分钟。男子仗义执言,却被要求签离团协议。男子说,只要你承诺不让我们强制消费,我就跟你走。女导游却说男子是小人,因为他鼓动全车人不购物,导致她没法带团了。

(信源:2025年2月15日大风新闻)

网上一段视频引发众人议论。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王先生报名参加七日游四川,交费2000元。

七日游四川,这个价格很便宜,大家担心途中会有隐形消费,但导游告诉他们,全程没有隐形消费和强制消费。

于是,大家开开心心坐车出发。

旅游第一站是去黄龙,女导游说,这天没有提成,买不买无所谓,但第2天以后必须得买。

2月4号早上7点多,大巴车去九寨沟的路上,导游要求游客必须购物。大家不买,车子停在无人区长达二十多分钟。

最初,游客们说,愿意每个家庭出100元,他们想早点回去,但女导游却说一个人100元,20个人一共才2000元。要不然就别走了。

女导游这种强势的话语让人很不舒服。看到一车人都没吭声,王先生站出来仗义执言。

王先生质问导游:你说全程没有隐形消费和强制消费,是不是?

女导游说:现在谁强制你了吗?

王先生要求车里人作证,女导游的意思就是,不强制消费就走不了。

视频中多位游客回答是真的。

女导游没想到会碰到刺头,一方面威胁要把旅游局和110请过来。一方面要求王先生签署离团协议。

并且,女导游还联系旅行社,让王先生下车。说王先生是小人,鼓动全车人不购物,影响到客人,导致她没法断带团。

当时外面还在下雪,室外气温是零度以下。

王先生生气的点在于,女导游一开始说没有隐形消费和强制消费。后面却强制购物。

强制购物的又都是玉石和银制品。这些消费都是几千上万的,他们买不起。

因为王先生的仗义执言,女导游没有再强制购物,但也没有跟他们一起。之后都是大巴车司机带他们玩的。

事发第三天,王先生也离开了。

之后,有游客说,当时大巴车在岷江无人区停下20分钟,当天气温零下13度,车上有老人和小孩。如果不是王先生仗义执言,他们还不知接下来会遭遇什么。

事发后,记者多次拨打旅行社负责人电话,却一直没有人接听。

旅行社工作人员则表示涉事导游不是他们旅行社的导游。

之后,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会反映到相关的部门处理。

视频发布后,有人反映在成都参加的黄龙九寨沟旅游就是完全一样的套路。

对此,有人说:其实很简单,国家出台运行规定,所有旅行社旅行团全部不能由任何购物项目发行严惩。就不信整治不了。

有人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低价团别去报。7天游才2000元,旅行社能挣啥钱?

那这件事在法律上该如何解读?

1、导游言语威胁,强制游客购物,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条,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如果女导游言语中有威胁行为,强迫游客买买东西,则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有可能被拘留或者罚款。这是情节轻微行为。

2、如果有人用暴力威胁手段,强迫游客买卖商品。则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商品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视频中穿绿色防寒服的女导游是言语威胁游客购买商品。如果她以暴力受手段强迫游客买东西,那她就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3、该导游把大巴车停在冰天雪地的无人区20分钟要求游客购物,违背合同约定,20名游客可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如果如男子所说,女导游事先说过,没有隐形消费和强制消费,可是在途中。却要求人们购物,还把一车老人孩子放在那个冰天雪地,零下13度的环境中。

他们的行为涉嫌违法。还构成违约。

如果游客事先跟他们旅行社签订的合同中有不得强制购物的条款。那游客可以拿着合同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合同中没有这个条款,但那天早上女导游说过这样的话,那20名游客都是见证人。他们都可以证实旅行社违约。从而要求旅行社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当然,如果有老人或是孩子因为这件事受到惊吓,那游客还可以要求女导游承担精神陪偿责任。

最后,旅游强制购物应该有人管一管。但作为游客来讲,不要去报低价团,就可以避免遭遇这类情况。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