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偶像苏小小:死后的诗文追思

小万说 2025-02-17 09:36:15

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之中,若论古代最负盛名的偶像,苏小小当之无愧。她香消玉殒之后,从盛唐到晚清,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以笔为祭,留下诸多缅怀之作。 围绕苏小小坟墓而创作的诗歌,大多笼罩着一层悲寂的主色调。诗人们实则借对苏小小的怀念,抒发自身的悲寂之感与壮志难酬的落寞。其中,李贺的《苏小小墓》堪称经典之作。在诗里,李贺笔下的苏小小虽陈尸荒坟,可芳魂不散,依旧悠悠飘荡于墓边兰花之上,满心的哀怨化作晶莹露水,恰似啼红的双眼。往昔青春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已不复存在,再也无人与她共赏世间繁华,“烟花不堪翦”。那辆曾承载着爱情憧憬的油壁车,也只能在岁月中痴痴等待永无归期的主人。李贺为苏小小燃起祭奠的烛火,怎奈一阵风雨骤起,无情地将那本就微弱暗淡的火光扑灭,“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仕途坎坷,便将苏小小幻想成自己的红颜知己,把个人命途的崎岖,融入到苏小小芳魂的孤寂无依之中。 而聚焦苏小小本人所写的诗歌,则别出心裁地展现出少女的天真烂漫。宋代杨泽民的《蓦山溪》里,苏小小摇身一变,成了灵动的江南采莲女,家住在苕溪之尾,面容娇艳,与男子划船采莲归来途中偶遇,一见钟情后便私定终身。这般描绘,全然颠覆了以往苏小小哀怨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凸显出她自由、大胆、奔放的少女风姿。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还记录了一则趣事。袁枚特制 “钱塘苏小是乡亲” 的私印,某次,一位尚书向他求赐史册,袁枚坦然用此印盖章。尚书见状,顿时怒目而视,斥责他用妓女之名玷污自身。袁枚却不卑不亢地回应:“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 在这一刻,袁枚显然已将苏小小视作知己,挺身而出为其正名,更断言她的芳名将流芳百世。 总而言之,苏小小无疑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偶像,后世对她的纪念大多凭借诗文呈现。以苏小小为创作题材,借她的故事抒发自身情愫,已然成为古代文人骚客创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或哀怨、或欢快、或激昂的文字背后,苏小小的形象愈发熠熠生辉,穿越时空,成为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