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偷偷地用集装箱装了35亿美金现金,跑到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不久,海湾战争爆发,沙特随即对外展示自己的东风导弹,成功让对手放弃侵略沙特。 1990年8月,科威特沦陷后,伊拉克的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驻扎在沙特边境。 沙特却表现出出人意料的镇定。当地电视台开始反复播放东风-3导弹进入发射阵地的画面,这些射程达28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成为了震慑侵略者的重要武器。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将沙特推到了风口浪尖。战争中,伊朗多次指责沙特暗中支持伊拉克,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 1981年,未经任何国家许可,以色列战机跨越多个国家领空,精准摧毁了伊拉克的奥斯拉克核反应堆。 整个过程迅速、干净利落,让以色列空军的作战能力震慑四方,同时也暴露了中东多国防空网络的空白区域。 沙特的军事高层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意识到,如果以色列战机能够毫无阻拦地飞越沙特领空,那么其他国家的战机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沙特的防空系统,对本土重要设施发起攻击。 1983年,沙特油轮“朱拜勒号”正缓缓驶向海外市场,却在途中遭到伊朗战机的突然袭击。 ?此类事件接连发生,多艘沙特油轮在波斯湾航行时遭到攻击,令沙特政府一度陷入恐慌。 更让沙特忧心忡忡的是,伊朗不仅限于袭击沙特的海上运输线,还多次威胁要对沙特本土的重要基础设施发起空袭,目标直指炼油厂和淡水净化厂等关键设施。 沙特高层意识到,这些设施一旦遭到破坏,后果将极其严重,可能引发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民生危机。 沙特开始寻求能够有效遏制潜在威胁的武器系统。 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中程导弹上。这种武器不仅具有远程打击能力,还能够对敌方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然而,获取这类武器的道路并不平坦。 沙特先向其传统盟友美国提出购买请求,但遭到了断然拒绝。 由于美国和苏联出于各种原因拒绝向沙特出售中程导弹,沙特不得不另寻合作伙伴。当沙特向中国提出购买东风-3导弹的意向后,中国方面迅速给予了积极回应。 1986年,在结束对马来西亚的访问后,沙特王室代表班达尔亲王访问中国。 这次访问表面上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活动,实则肩负着为沙特寻找战略武器来源的重要使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急需外汇支持经济建设,这为双方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于导弹的价格谈判,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言。 中方代表提出每枚导弹的价格时,沙特代表不但没有犹豫,甚至主动提高了报价,并一口气订购了35枚。 这种谈判极为罕见,侧面表明了沙特对获得这批战略武器的迫切需求。正因如此,谈判过程异常顺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涉及的不仅是导弹交付,还包括操作技术的全面转让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技术支持成为这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仅向沙特提供了完整的东风-3导弹系统,还派遣技术团队协助沙特建立导弹操作与维护能力。沙特军方官员亲自参与培训,确保能够独立掌握这套先进的武器系统。 1987年,集装箱被装上船,封锁严密。这些集装箱里装载的并非普通货物,而是35亿美元的现金。沙特通过这样的隐秘方式完成了资金转移,确保了这场从未公开的军事合作的顺利推进。 1988年初,东风-3导弹秘密运抵沙特境内,沙特立即将其部署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两年后,1990年8月,伊拉克军队突袭科威特,整个海湾地区陷入紧张局势。 沙特迅速向外界展示了东风-3导弹的存在。 这种射程达2800公里、可携带多种类型弹头的中程导弹,成为对伊拉克的有力威慑,让缺乏有效防空系统的伊拉克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军事行动计划。 这批导弹不仅在1990年代的海湾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持续为沙特提供战略支撑,维持了海湾地区的力量平衡。
美军确定,新洲际导弹被叫停。中国懵了,我东风41都研究出来了,结果你说你造不了,
【57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