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广东一男子不惜贷款300万只为养鸟,苦守三年后翻身,靠鸟怒赚6000万,面对媒体含泪表示:“是它们在我负债千万时,让我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2014年初春,珠海市一场规模普通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在展会的角落里,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正在向参观者介绍他的生态湿地项目。这个男人就是来自金湾区三板村的梁华坤,谁也想不到,就在这个平凡的下午,一份价值6000万的野生鸟类订购合同,将彻底改变这个男人和他的"鹭鸟天下"。 签约时的场景让在场的人记忆深刻。当澳门客商的代表在合同上郑重签字的那一刻,这位已经45岁的男人的手都在微微发抖。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眼角还是不自觉地泛起了泪光。这一刻,仿佛将他带回到了三年前,那个举债300万只为养鸟的艰难决定。 然而,谁又能想到,在十年之前,这个朴实的男人曾是珠海物流界叱咤风云的人物。1971年出生的梁华坤,是三板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凭借着过人的商业嗅觉,他从一名普通的码头装卸工起步,在短短几年间就在珠海的物流行业站稳了脚跟。到2007年时,他的公司已经掌握着九洲港集装箱航运市场将近半数的份额。 事业正处巅峰时期的梁华坤,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开始寻求新的商业机会。但就在这时,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合伙人与外部势力勾结,利用合同漏洞侵吞了公司大量资产。这场精心设计的商业陷阱,让这位曾经的物流大亨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 36岁那年,事业的彻底崩塌让梁华坤陷入了绝望。在一个深夜,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被及时发现送医,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这次经历也让他彻底明白了生命的可贵。 2010年,当梁华坤带着满身疲惫回到三板村时,迎接他的是村主任充满期待的目光。这个距离珠海市区仅35公里的小村庄,虽然位置优越,却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面貌。破旧的土路、黑暗的夜晚,还有大量的荒地,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与城市的巨大反差。 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地方,梁华坤却意外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当他站在那片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地上时,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死寂。这个简单的声音,却让这位事业失意的中年人看到了重新开始的希望。 这就是整个故事最初的转折点。一个曾经叱咤商场的"大佬",一个差点选择放弃生命的男人,就这样被一声鸟鸣唤醒,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创业之路。这一次,他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为了追逐内心的一个"疯狂"的梦想。 凭借着过去积累的人脉,梁华坤从朋友处借来了300万元。这笔钱在2010年并不是小数目,但他却将其全部投入到了一个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狂的计划中——在三板村建设湿地,吸引野生鸟类栖息。 建设湿地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水源问题。梁华坤投入60万元开凿沟渠,将黄杨河的水引入荒地。但仅有水源还远远不够,适宜的植被环境才是吸引鸟类的关键。在当地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在湿地周边种植适合鸟类栖息的树木。然而,当地的土壤条件十分恶劣,种下的树木存活率极低,平均每种十棵只能存活两三棵。 为了提高树木存活率,梁华坤开始与周边的农户合作。他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并采用本地传统的种植方法。渐渐地,湿地周边开始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景象。这个过程中,不少环保组织注意到了这个独特的项目,开始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湿地初具规模后,梁华坤引进了包括鹭鸟、野鸡、斑嘴鸭在内的十多种野生鸟类。随着时间推移,这片人工湿地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到了鸟类迁徙季节,栖息在这里的鸟类数量最多时能达到30万只。 这种盛况却也引来了不速之客。一些偷猎者开始在湿地周围设置捕鸟网,严重威胁着鸟类的安全。为了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客人",梁华坤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护鸟队伍。他们不仅要在湿地周围昼夜巡逻,还要向村民们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偷猎现象从最初的频繁发生逐渐减少到偶发事件。 2012年,这片名为"鹭鸟天下"的湿地获得了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的认证。这一认证为项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梁华坤开始着手将湿地打造成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并与多个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项目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生态保护上,更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三百多户农民通过参与湿地管理、生态旅游服务等工作获得了稳定收入。曾经对他不理解的村民们,如今都亲切地称他为"鸟叔"。那些曾经嘲笑他"玩物丧志"的声音也随之消失了。 从2011年到2014年的三年间,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未能获得任何经济回报,但梁华坤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直到那次农产品展销会上的6000万订单的出现,才让所有人明白,他当初的"疯狂"决定是多么富有远见。 如今的"鹭鸟天下"已经成为珠海市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广东一名男子狂追女同事3年,谁知,女子却把他当了3年的免费饭票。当同事们纷纷祝福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