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不落座,组织者顿时慌了,急忙询问原因。杨得志说:咋敢,我在外面站一会儿吧! 1991年,80岁的杨得志参加了一场特别的聚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而是老红军们的重逢。 在这场老战友聚会中,杨得志的名字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作为开国上将,他在中国革命、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英雄。 然而,聚会开始时,组织者却陷入了困惑。杨得志步入会场时,工作人员按常规安排让他落座,但出乎意料的是,杨得志拒绝了。他微笑着说:“咋敢,我在外面站一会儿吧!” 这一举动令周围的人愣住了,毕竟杨得志的身份地位无可厚非。不久后,大家才明白,杨得志并非不愿入座,而是有着他自己的理由。 原来,他在等待一位非常重要的老战友——李聚奎。杨得志与李聚奎的革命情谊深厚,两人曾在红军时期共同经历过无数生死战斗,尤其是在强渡大渡河的壮丽战役中,两人并肩作战,携手奋战。 杨得志尊敬李聚奎如师如父,他坚信,今天的聚会,理应在李聚奎到场后一起坐下,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终于,李聚奎走进了会场,杨得志立刻迎接他,两人紧紧握手,眼中流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杨得志笑着说:“老师长,您不来,我怎么敢先坐呢。”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尊敬之词,更代表了他们深厚的战友情和彼此的感恩。 李聚奎在红军时期是一个铁血将军,许多重要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长征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屡次为红军冲破重围,打破敌人的封锁线。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赢得了战友们的无比尊重。 李聚奎的战功显赫,但他从未张扬始终谦逊低调。尤其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畏艰险,带领战友们走向胜利。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称“新中国不能没有李聚奎”,并认为如果没有他,新中国的成立可能要推迟十年。 杨得志对李聚奎的深深敬意,恰恰体现了那个时代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和不变的战友情。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两人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如今他们依然在互相尊重和支持中延续着这份情谊。 正如杨得志所说:“咱不敢论资排位,今天是战友聚会。”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的纯粹情谊是那个时代革命者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对后人最深刻的教诲。 (信息来源:荒沙历史2023-11-26《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不落座,说:咋敢,我在外面站一会儿》)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毛主席对朱德、彭德怀和贺龙三位元帅,总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