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院”砸千亿研发,仍难匹配马云野心

时代财经 2017-10-19 15:08:30

时代财经APP记者 梁志雄

在刚刚过去的云栖大会上,自称不懂技术的马云,却在未来三年豪掷1000亿建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并放言在未来超越微软、英特尔等技术巨头,让业界为之一惊。

大会上马云一再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我老是觉得不懂的东西要出事。BAT里面,腾讯也好、百度也好,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马云也直接了当说希望阿里未来的利润由技术产生,而不是市场规模所带来,这也直接成为了达摩院建立的直接意图。

目前,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组建研究中心,包括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等地方建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看起来无论是老本行电商,还是蓬勃发展的阿里云,以及现在的达摩院,阿里巴巴都是主张全球化战略,这也展现了马云巨大的野心。

砸钱“挖人才”

显然这1000亿研发投资中,一大部分就是用来招募人才的,阿里巴巴达摩院首任院长、阿里巴巴CTO张建锋在云栖大会上称:“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才,一起参与。我们始终认为人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达摩院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目前包含10人,其中3名中国院士和5名美国院士,10位成员的研发方向,从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研究的共有9人,1人是生物学家。

而在10月16日,达摩院进展神速,再次迎来两位重磅科学家入职阿里AI实验室: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谷歌Tango和DayDream项目技术主管李名杨,前者将担任AI Labs北京研发中心总负责人,后者将任AI Labs机器视觉杰出科学家。

两位前微软、谷歌的技术人才加入,被认为是达摩院成立后的“第一枪”。此前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显然未来达摩院不会满足于目前的人才数量,将会招募更多全球人才进入实验室。

早在达摩院建立之前,腾讯、百度都已相继成立了研究院,“挖人”大战更走在前面。马化腾曾指出,研究院的目的除了研究未来需要的技术,还是一个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过去几年,腾讯招揽到了俞栋、张潼等AI领域顶尖科学家,而百度也挖到微软前高管陆奇、AI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后者已于今年3月离开百度),可见巨头间的科研竞争很大一部分就是人才的激烈竞争。

与全球巨头差距明显

同样以电商起家,其后也发展云服务、无人超市、人工智能音箱等业务,大家总是喜欢将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对比。就在“达摩院”计划公布前俩天,阿里巴巴股价涨幅逾1%,以超4700亿美元的市值一度超越了亚马逊,此后两者差距已经缩小到不到80亿美元,业内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市值超越亚马逊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阿里巴巴打算三年投入的1000亿,看似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与亚马逊等全球同类巨头的研发费用比起来,阿里的研发投资似乎相对来说并不多。

统计机构visual capitalist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全球研发经费投入前20名的企业中,只有华为一家国产企业进入前20,却不见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身影。阿里巴巴“达摩院”计划年均投入将超300亿,但是其研发投入仍然远不及马云口中提到的要超越的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巨头。阿里三年1000亿的数额才刚刚比肩亚马逊一年的研发费用174亿美元(约1150亿人民币)。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也认为,以阿里巴巴目前的体量,这次阿里的研发投入还是略显保守,如果要弥补技术方面的弱势,阿里势必要加大投入。

尽管全球竞争中研发优势仍然不明显,但在“BATJ”中,阿里巴巴已经是大幅领先对手一个身位。财报显示,阿里2017财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底)技术投入为170亿元,已经超过百度同期的101.5亿、腾讯118亿和京东54亿。而未来3年年均300多亿的研发费用,将让阿里巴巴进一步拉开和对手的距离。

为何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BATJ”都在加大研发投资,努力展示出一个“科技公司”的形象?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是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家以电商起家的企业,都在倡导“新零售”,因为纯电商红利即将殆尽,意在摆脱电商标签,成为以技术驱动和支撑的智能商业体;二是人工智能的大势所趋,国外的谷歌、苹果、亚马逊,国内的“BATJ”无一例外全都押宝人工智能,谁落后将丧失未来的竞争力。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认为,无论是扩建菜鸟网络,还是建立达摩院,都是在补齐阿里巴巴的短板;但是即使阿里巴巴正在从电商企业向技术驱动的公司转型,也不会丢弃电商板块,因为电商仍然会是阿里的核心。

当然,马云也没有直接说希望阿里巴巴具体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只是说“阿里巴巴未来二十年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已经足够震慑大部分对手。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