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把血压降到<130/80?最新研究:“任何时候”均有好处! 高血压患者究

河西有事 2025-02-14 11:37:47

什么时候把血压降到<130/80?最新研究:“任何时候”均有好处! 高血压患者究竟应该把血压降到多少?这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翻开我国的权威医学指南,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而能够耐受者或部分高危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只记住了前者,却忽略了后者。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应该把血压降到**<130/80mmHg**呢? 2024年7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团队在《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这项研究其实是对STEP研究的后期分析。STEP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了八千多名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是我国高血压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研究之一。 研究团队将这些患者按高血压病程长短分为四组,分别是病程**<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其中,标准降压组的收缩压被降至130-150mmHg,而强化降压组的收缩压则降至110-130mmHg。研究最终对比了两种降压策略对不同病程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结果显示,标准降压组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病程延长而显著上升,病程**>15年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比病程<5年的患者增加了68%。而在强化降压组中,各病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标准降压组,且病程较长患者与短病程患者的差异不再明显。这意味着,如果只将血压降到140mmHg左右,随着病程延长,心血管风险会不断增加;但如果将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这种风险增加的现象就会消失,即使病程较长,心血管事件风险也能降至与病程较短患者相似的水平。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包括SPRINT研究、BPLTTC最新荟萃分析在内的众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结论。基于这些强有力的证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明确提出在患者能够耐受、不需要太多种药物和复杂治疗方案的前提下,**“血压<130/80mmHg”**应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 其实,在我国,强化降压的理念早已得到很多权威专家的认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也提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策略以取得最大心血管获益。虽然我国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尚未更改,但越来越多的医学证据都指向了更低的血压控制目标。 回顾历史,我们对高血压的认知经历了巨大变化。在1931年,有医生甚至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代偿机制”,不提倡干预。直到1977年,受Framingham心脏研究影响,美国JNC 1指南才提出“血压超过160/95mmHg”应视为“血压升高”。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的水平,无论处于病程的哪个阶段,理论上都能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0 阅读:161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77

用户17xxx77

1
2025-02-15 13:07

你就是给降压药做广告的无良商人!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