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单方面终止与中国的合作协议后,其经济困境在2025年2月全面爆发。据金沙萨港卫星影像显示,超过2700辆载有89,000吨铜钴矿石的卡车滞留港口,堆积如山的矿产因铁路运力不足无法出口,而美国承诺的5.53亿美元铁路改建资金仅到位30%。这一场景与中企此前援建的成果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在过去十年为刚果(金)修建了3000公里公路、12座水电站,带动矿区就业增长40%,但如今这些基础设施因维护不足逐渐老化,矿业运输效率骤降30%。
刚果(金)政府试图通过引入沙特等新投资者降低对华依赖,但现实残酷。2024年其矿产收入78亿美元中,60%被西方资本抽走,实际可支配资金不足20亿,外汇储备更跌破5亿美元,公务员薪资已拖欠半年。而中国企业不仅承担了80%的矿产合作,还修建了卡南加-卡兰巴姆布吉段“希望之路”等关键交通项目,该公路使安哥拉边境贸易量提升3倍。反观美国主导的洛比托港扩建计划,年吞吐量仅450万吨,远无法解决刚果(金)铁路运力缺口,且要求以港口经营权换取军事援助,进一步压缩其经济自主权。
内部混乱加剧危机。2023年鹏欣资源子公司铜矿被当地势力强占,9500万元矿堆遭非法转移却维权无果;2025年1月东部冲突导致数十万人流离失所,M23武装控制多个矿业重镇,进一步瘫痪矿产运输。刚果(金)外长访华时突然要求将钴矿特许权使用费从6%提至12%,但中方要求先清偿23亿美元基建欠款,谈判陷入僵局。
这场“去中国化”实验的代价正在显现。中国承建的科卢韦齐铜钴矿年产量达42.5万吨,占全球供应关键份额,而刚果(金)若失去中企技术与市场,其矿产将面临“有货无市”的窘境。正如矿业分析师所言:“刚果(金)的矿产如同沙漠中的黄金,没有中国的卡车与铁路,它们永远走不出非洲。”